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初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在2008年已经开始向美国的实体经济传染,并进一步传染到了世界各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也未能幸免于难。受此影响,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已经从2008年第一季度的10.6%急速下滑到第四季度的6.8%.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也出现了单边下跌,从6000多点一直跌到1600多点.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下行通道,人们开始对经济前景出现普遍担忧,甚至是恐慌.鉴于此,为了应对危机冲击,避免经济出现持续下滑,我国政府果断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方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下,从2009年初开始,我国经济下滑的程度开始减缓,并在2009年的第一季度成功实现V型反转,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然而,我国政策推动下的经济V型反转,又使得我国经济在外部经济还没有真正走出危机泥潭背景下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预期风险。在经济增长能否真正依靠自身动能的不确定性和通胀预期的矛盾下,我国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又处于退出与维持的抉择困境。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接着进一步分析了危机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具体的冲击传导机制。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及其效果评价。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研究了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问题。得出,此次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波动主要源于内在经济周期和危机冲击下外部需求的急速下滑的双重因素。由此导致了我国私人消费和投资的萎缩。因此,针对危机冲击特性以及我国经济自身的运行规律,政府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然而,我国政策推动下的经济V型反转,又使得我国经济在外部经济还没有真正走出危机泥潭背景下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预期风险。在经济增长能否真正依靠自身动能的不确定性和通胀预期的矛盾下,我国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又处于退出与维持的抉择困境。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后危机时代经济的特征,得出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依然是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必需。而货币政策由于通胀预期的担忧则要随经济情况而微调变动,但,其必须密切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为财政政策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