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邦庆是晚清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海上花列传》为“狭邪小说”中的压轴之作。本文借助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结合“大他者”、“凝视”、“症状”、“剩余快感”、“死亡驱力”等概念,细致分析百年之前,上海租界的情色幻象,并探究文本中潜在的,“穿越幻象”的可能。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而正文又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为都市情色与意识形态幻象,第一节勾勒历史叙述中的情色都市,第二节论述休闲小报中透露出的情色想象,第三节在小说文本和史实的对照中,揭露十里洋场的情色幻象。上海租界,是华洋杂陈之地,其意识形态秩序,具有混杂性,借助法律、道德、习俗等加以表达。市民主体们通过被大他者“质询”的方式,将该律令体验为真理,从而内化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明知自己追逐声色幻觉,却安然为之。第二章为都市情色的“剩余快感”,所谓“剩余快感”即在幻象的架构之内,使受到异化的主体,回归原初真实的内心驱力。由于恪守符号秩序的原则,此时获得的快感建立在臣服关系之上,表现为被压迫、被剥削的苦中作乐。第一节从具有殖民特色的鸦片烟入手,论及喜爱抽烟的张小村、赵桂林、沈小红、文君玉等人,分析在殖民者的统治下,此类畸形的快感如何衍生运作。第二节分析上海租界中金钱与欲望的合谋,倌人房中的镜与灯代表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逻辑,它们易碎,却又必不可少,它们能彰显文明,却又始终落入恩客“打房间”的男权圈套之中。因此,镜与灯彰显为双重压迫,而倌人对“琉璃世界”的期许,则转折为压迫之下的剩余快感。第三节通过小说人物的梦境,论述他们依附“男根中心主义”的执念。只有在梦境中,人们才能真正意识到幻象-框架,梦境佐证现实的虚构性,也强化了幻象给人的致命创痛。第三章为都市情色的“穿越幻象”。如果说“剩余快感”是臣服于符号秩序的所得,那么“穿越幻象”则是对现实世界中“溢出性症状”的认知,探究症状(symptom)对小说系统,及其背后混杂的意识形态体系的反动。第一节探究小说回目“断语”与正文“叙事”之间的缝合勾连,因“断语”部分由文言拟就,其意识形态仍然是较为严正的传统话语,是对小说及洋场声色的刺入。第二节立足于小说中的潜在文本,其中以昆曲为代表,它们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人物的心理历程,对情节做了铺垫,但作为一种“回溯性的预言”,颠覆了小说故事框架的平滑。第三节介绍小说中李漱芳等人的爱与死,在“死亡驱力”之下,李漱芳为爱而死的行为,构成小说叙事中的溢出,消泯了沪上都市情色的完整性、统一性。因此,无论是沪上租界,还是小说文本,依托于商品经济,受限于封建男权、殖民威权的都市情色,本身具有虚幻性。洋场中人受意识形态影响,执着于金钱、情爱的探求,陷入欲望困境中,因而更需要认同症状,认同文本系统与都市行为的溢出,为穿越都市情色幻象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