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股份制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上市公司作为一种典型的股份制企业,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如何评价经营者的经营绩效,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详尽地分析了企业绩效评价的主流方法,发现它们存在功能性缺陷:不仅评价结果不科学、公正和可靠,而且出资人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真实的运行情况,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深化,使企业重短期经营绩效,轻长期经营绩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的。因此,迫切需要一个能客观、准确、公平、快捷的绩效评价方法,以满足各类投资机构和个人、政府公共管理机构、债权人等不同主体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需要。
本文首先明确界定了上市公司的所有者、资本结构这两个重要概念,明确指出了运用资本结构评价上市公司绩效是从所有者角度进行的。由于从所有者角度评价企业绩效是当前的企业绩效评价的主流方向,本文把“上市公司的所有者”界定为“包括债权人和股东”。突破了资本结构在财务管理中的狭隘定义,而采用在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及公司绩效三者关系的研究中广为接受的舒尔茨关于资本结构的定义。这样有利于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研究了有关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发现这些理论都不约而同地将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最终指向了资本结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资本结构决定了公司股权所有者之间,股权所有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安排;二、资本结构决定公司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决定公司行为,公司行为决定公司的绩效;三、资本结构既是公司战略的重要内容,又对公司绩效具有长期、全面的指示意义。可见,资本结构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控制权乃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公司自身的成长等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公司的绩效。因此,资本结构是上市公司绩效的根本决定因素,具有用资本结构评价上市公司绩效的可能性。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通过关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这些结论为用资本结构来评价公司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得出了可通过资本结构来评价上市公司绩效的结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债务结构与股权结构显著地影响着绩效,因此在用资本结构评价绩效时,资本结构的细化指标应作为评价因子。虽然表示不同属性的绩效指标与各资本结构指标的回归结果是相异的,但同类绩效属性的财务指标与相同的资本结构指标所作的回归结果大多是一致的。后者证明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是稳定的,回归分析方法是可取的;前者则要求对表示绩效的财务指标分不同属性与资本结构指标回归。
综合运用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提出了运用资本结构评价上市公司绩效的经验数据模型。在进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时,大量表示绩效的财务指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程度反映企业的绩效,反映的绩效信息有重叠性。对大量具有相关性的原始财务绩效指标进行主
成份分析,提炼出具有独立代表性的新变量,每一个新变量独立反映原始变量某一绩效属性的全部信息,将这些提取的新的绩效变量称作“主成份绩效指标”。本文用852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选取14个表示绩效的财务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了表示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四个主成份绩效指标,并确定了综合绩效评价的主成份模型。选取了流通股比重、国家股比重、法人股比重、产权比率和长期债务比率等5个资本结构指标,分别与4个主成份绩效指标回归,得出了主成份绩效的资本结构评价模型。对回归结论在数理、经济、管理方面从理论上进行了多维度地检验,证明了回归模型及结论的正确性,从而也保证了4个主成份绩效的资本结构评价模型确定综合绩效的资本结构模型的正确性。 该方法可以在上市公司效益评价、经营者绩效评估、经理层人事考核、金融信贷管理、上市公司管理诊断、战略部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文章以煤碳采选业为例,详尽地说明了该方法在经营分析中的应用。在应用中,运用模型得到的解释结论与现实情况能很好地吻合,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该方法在应用中有如下特性:既能从战略层面把握企业发展的架构,又能从经营层面,指导企业的操作;既能充分反应上市公司过去真实的绩效,又能判断未来绩效的变动方向;既能得到一个综合绩效的评分,又能充分解释绩效驱动因素。具有理论性、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事后分析与前瞻评估的统一性的特点,实现了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所有功能诉求。由于本方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运用该方法评价上市公司绩效还能够实现但由于资料的难以获取而未能实现的目的,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