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主要以传统的游牧为主,过度放牧是新疆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禁牧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新疆草地恢复和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研究植被群落结构与草地经济效益对禁牧的响应,对理解草地退化与恢复机理以及合理利用封育后的草地等提供指导作用。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市周边禁牧3年、4年和5年的平原荒漠、山地荒漠、平原荒漠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和低地草甸草地类型为对象,分别测定围栏内草地植被群落结构、高度、覆盖度、生物量,并计算其合理载畜量和围栏后的经济效益,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经过3年、4年、5年的禁牧后,不同类型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围栏主要植物种的高度存在一定差异,均表现为禁牧5年>禁牧4年>禁牧3年;除低地草甸外,其余各类型草地植被覆盖度均为禁牧4年>禁牧5年>禁牧3年。2、受到气候波动和所处位置的影响,不同草地类型间生物量总体上表现为禁牧4年>禁牧5年>禁牧3年。草地禁牧虽可以有效地禁止牲畜对植物的采食践踏干扰,但其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远不及年度气候条件波动的影响。3、山地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合理载畜量在禁牧4年出现最大值,而平原荒漠在禁牧5年出现最小值;随禁牧时间的延长,山地草原和低地草甸合理载畜量逐渐减小,平原荒漠草原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在禁牧5年合理载畜量达到顶峰。4、山地荒漠和低地草甸禁牧经济效益最高,且在禁牧4年经济效益达最大;山地草原经济效益随着禁牧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平原荒漠草原则与之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平原荒漠经济效益在禁牧4年有最小值,仅为431.75元。5、综合禁牧后不同草地类型中植物群落和草地经济效益,禁牧需要与利用(放牧和刈割)合理配置,才能使牧草在盖度、高度、生物量等方面比单纯放牧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并不与围栏禁牧时间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