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 ERCC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时间的关系,为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应用SupervisionTM二步法检测226例HCC的癌组织、65例HCC癌旁组织和17例正常肝组织中的ERCC1表达情况。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水准。用χ2检验分析ERCC1表达与HCC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复发转移时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ERCC1表达及其他可能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 ERCC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见于HCC组织中肿瘤细胞,癌旁组织中肝细胞以及正常肝组织的肝细胞胞核内。226例HCC中,有100例的癌组织ERCC1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4.2%(100/226);其中,Ⅰ期小肝癌(最大径≤5.0cm)65例,癌组织ERCC1阳性率为50.8%(33/65),癌旁组织ERCC1阳性率为16.9%(11/65)。17例正常肝组织中,仅有1例ERCC1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9%(1/17)。HCC肿瘤组织ERCC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均P<0.05),但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不同的性别、年龄、肝癌家族史、饮酒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术前ALT值、术前AST值、术前AFP水平、肿块数目、肿块大小、T分期、TNM分期等亚组之间,ERCC1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有门静脉癌栓组ERCC1阳性率为66.7%,高于无癌栓组的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共184例Ⅰ期和Ⅱ期的HCC患者接受根治术,术后复发转移时间≤6M组与>6M组、≤12M组与>12M组,≤18M组与>18M组,≤6M组与>12M组、≤6M组与>18M组、≤6M组与>24M组,其ERCC1表达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但术后复发时间≤24M与>24M组中ERCC1表达阳性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4.结合患者术后随访资料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ALT>2.5倍正常值组、术前AST>2.5倍正常值组、肿块>5CM组的中位复发转移时间均显著短于相应对照组(均P<0.05);ERCC1阳性表达组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为10.3M,而ERCC1阴性表达组为20.3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 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AST、肿块大小、ERCC1表达状况是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AST>2.5倍正常值与术前AST≤2.5倍正常值患者相比,复发、转移风险增加1.17倍;肿块>5CM患者与肿块≤5CM患者相比,复发、转移风险增加0.92倍;ERCC1表达阳性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风险比阴性患者增加0.90倍。结论1. ERCC1蛋白在HC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HCC肿瘤细胞ERCC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肝细胞。2. ERCC1表达与性别、年龄、家族史、饮酒、吸烟、乙肝、术前ALT、术前AST、术前AFP、肿块数目、T分期、TNM分期均无关;与有无门脉癌栓有关,有门脉癌栓组的ERCC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门脉癌栓组。3. ERCC1的表达状况与HCC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时间呈负相关。4.术前ALT、AST、肿块大小和ERCC1表达与早期HCC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ERCC1阳性表达组中位复发转移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组,提示ERCC1阳性表达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复发、远处转移。5.早期HCC患者术前AST值、肿块大小、ERCC1表达状况是影响其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