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分析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质核杂岩作为伸展构造的主要形式之一,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相继发现了许多变质核杂岩。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地处燕山造山带东段的辽西地区,其复杂的区域地质背景,使得对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主要由变质核、拆离断层以及上部盖层组成。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中心为燕山早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由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元古界相接触,并为中元古界组成的韧性流变的中间层所环绕。变质核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孙家湾-稍户营子正断层)与盖层上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白垩纪碎屑岩相邻。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与房山变质核杂岩比较相似(与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不同),在脆性破裂的上部盖层和韧性变形的基底之间,发育一套由盖层下部中新元古界层状岩系组成的韧性流变层。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对称型变质核杂岩。核杂岩两侧韧性剪切带面理、线理的倾斜和运动指向相反。通过对医巫闾山花岗岩体岩石化学分析,得出闾山超单元为“S”型花岗岩,其生成方式为地壳重熔,是同造山期地壳强烈运动的产物。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形成演化过程如下:(1)太古宙末(2500Ma±)的强烈构造运动,使该区太古宇地层发生中深变质作用。之后,该区遭受剥蚀,至中元古代开始接受克拉通盖层沉积,经历了稳定克拉通演化阶段。从中三叠世晚期开始(234~214Ma),由于受印支运动影响,该区地壳深部发生局部熔融;(2)在中侏罗世晚期(162.8~159.1Ma),医巫闾山花岗岩体发生侵位;(3)同造山期早白垩世(127~116Ma),区域伸展作用加强,在医巫闾山两侧地壳表层发生断陷成盆,医巫闾山地区发生断块隆升。在其深部发生韧性变形,形成拆离断层,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形成;(4)至白垩纪孙家湾组沉积时期,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已遭受剥蚀,出露地表。
其他文献
  本文为进一步查清旋扭构造的力学性质和活动性,以及该构造系对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影响,利用Land-7卫星遥感数据,对该环形构造进行了遥感解译,获得了如下主要认识: (1)博罗
学位
钨矿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但我国80%以上的钨资源集中在华南钨锡成矿带。大兴安岭中南段作为我国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区带,有望成为21世纪中国有色金属的重要后备基地。本次工作
本文以“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分析与有利区带评价”项目为依托,以板块构造理论、大陆动力学研究以及国际油气田开发的新成果和新认识为指导思想,以区域地质、重磁电、地震、
土地整治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对土地的布局进行改善和调整,达到区域内土地的生态、经营和生产平衡。本文以阳朔县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宜耕未利用土地和复垦土地作为整治潜力及其成果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潜力分析方法的比较选择,对农用地整治潜力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采用典型调查法研究得到阳朔县具有农用地整治潜力的村委共计105个,其中一级潜力区
学位
石油勘探项目的战略经济评价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期,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石油资源量与储量的预测、项目的成本、投资与收入的估算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石油地质学、管理
一、关于新课改  (一)新课改的内涵  “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新课改”,全称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以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的。  (二)新课改的课程理念  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