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概念是心理学中一个历史悠久的课题,它与个体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外部行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日常生活和语言中能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常常将某种抽象的观念表述为一个实际存在的物体,并用大小、软硬、冷热等物理属性对其加以描述。这是语言中抽象概念的隐喻表达。自我的概念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膨胀”、“成长”等词汇来描述自我这一抽象概念。近年来,随着具身认知观的兴起,许多研究者不再简单地把隐喻看作一种语言现象,认为隐喻是人类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重要认知工具。我们将直接的感知觉经验通过隐喻进行跨域映射,从一个经验领域理解和认识另一个经验领域,从而建构起抽象的概念系统。这就是概念隐喻理论。国外已有研究表明,膨胀运动与自我概念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个基本的跨域映射过程,那么这种隐喻映射在中文语境下是否仍然存在?隐喻映射的形成过程是否受到个体特定特质的影响?另外,具身认知观认为人类的神经系统存在着感觉-运动的通路一致性,“只要想象某一事物,就会产生如同该事物实际存在一般的具身效应”。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想象中的感知觉经验与直接的感知觉经验,同样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跨域映射效应?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索膨胀-自我概念这一隐喻的心理机制。第一,在中文语境下对膨胀-自我概念隐喻的心理现实性进行验证;第二,考察想象的感知觉刺激是否像直接经验一样能够出发隐喻映射现象;第三,探索可能有关的人格特质在隐喻映射过程中的影响。为了探索这三个问题,共设计和进行了三个实验研究。研究一是预实验,旨在检验研究材料的可行性,以及对膨胀隐喻进行简单的初步验证;研究二考察不同的直接感知觉刺激(膨胀运动图形&缩小运动图形)对受试者自我概念水平的影响,验证膨胀-自我概念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同时考察了受试者认知风格和内外控倾向这两种特质对隐喻映射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三将直接的感知觉刺激替换为想象的感知觉刺激,以在行为层面上检验隐喻映射中感觉-运动的通路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1)膨胀的感知觉刺激能够引起受试者自我概念水平的提高,在中文语境下,膨胀-自我概念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2)受试者的认知风格能够影响隐喻映射过程,隐喻映射效应在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倾向的个体身上更加明显;(3)受试者的内外控倾向对隐喻的跨域映射过程不产生影响。(4)想象条件下,膨胀-自我概念的跨域映射效应依然存在,其效果与直接的视觉刺激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