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铸铁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铸铁的结晶过程比较复杂,人们仍未完全掌握其凝固过程,实际生产中经常因工艺设置不当导致铸件中出现冶金缺陷。为了控制铸件的组织和性能,减少废品,需要对铸铁的结晶过程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在实际情况下,铸铁在非平衡条件下凝固,其中共晶结晶是铸铁凝固中最重要的阶段,但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的变化会造成铸铁共晶点的移动,直接影响铸铁的组织。本课题基于热分析技术,找到了一种确定非平衡凝固条
【基金项目】
: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合同编号:16YFZCGX001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铸铁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铸铁的结晶过程比较复杂,人们仍未完全掌握其凝固过程,实际生产中经常因工艺设置不当导致铸件中出现冶金缺陷。为了控制铸件的组织和性能,减少废品,需要对铸铁的结晶过程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在实际情况下,铸铁在非平衡条件下凝固,其中共晶结晶是铸铁凝固中最重要的阶段,但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的变化会造成铸铁共晶点的移动,直接影响铸铁的组织。本课题基于热分析技术,找到了一种确定非平衡凝固条件下铸铁共晶点温度及碳当量的方法,证明使用热分析技术来确定铸铁非平衡凝固状态下的共晶点是可行的,同时研究了壁厚和瞬时孕育对铸铁共晶点及结晶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壁厚的增加,共晶过冷减小,共晶温度上升,铸铁的动态共晶点向左上方移动,共晶碳当量降低。但当壁厚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动态共晶点变化的不明显。对于灰铸铁来说,随着壁厚的增加,铸铁的动态共晶点的向左上方移动,共晶过冷减小,亚共晶灰铸铁中的奥氏体枝晶减少,进行共晶凝固的铁液增多,共晶团数量增加,尺寸减小,组织中A型石墨增多,石墨片长度增加。对于球墨铸铁来说,壁厚增加共晶过冷降低,石墨球数减少,球化率下降。壁厚增加使得蠕墨铸铁共晶团数量减少,尺寸增大,其形貌趋于团球状,蠕虫石墨分支变多,球型石墨减少,蠕化率上升,蠕虫状石墨变得细长,蠕虫状石墨的圆形系数降低。孕育剂的加入会使得共晶温度上升,所以随着瞬时孕育量的增加,铸铁动态共晶点向左上方移动,动态共晶点碳当量降低,共晶温度上升。随着瞬时孕育量的增加:亚共晶灰铸铁中的奥氏体枝晶量减少,共晶团数量增多,A型石墨比例增加;球墨铸铁中石墨球数明显增多,球化率上升,但过量的瞬时孕育并不会显著提升石墨球数量和球化率;蠕墨铸铁中共晶团数量增多,尺寸变小,球状石墨增多,所以随着瞬时孕育量的增多,蠕墨铸铁的蠕化率下降。因此对于蠕墨铸铁来说,应尽量避免瞬时孕育处理。
其他文献
环己烯酮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有机合成、医药化学、材料制备等研究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氧化环己烯制备环己烯酮,选择性一般较低,很容易造成过度氧化。因此,对环己烯选择性氧化制备环己烯酮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业意义。首先,采用分步合成法制备了两种多相催化剂,M-L1/Si O2和M-L2催化剂(其中M为Mn、Fe、Co、Ni、Cu,L1=N-(3-三氧基硅烷基-丙基)-邻香草醛亚胺,
电连接器在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中担负着器件、组件及系统间的电气连接和信号传输与控制功能。微动磨损是影响电连接器接触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以电连接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电连接器微动磨损状态监测(电连接器试品间的磨屑分布状况)及图像重构方法。本文选用的试品为某公司生产的M型圆形两针电连接器作为研究对象,对低频振动条件下的电连接器进行微动磨损状态监测与图像构建。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碱基、不编码蛋白的基因所产生的转录本。尽管lncRNAs并不通过编码蛋白质来直接实现生物学功能,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广泛存在于生物过程各阶段以及众多人类疾病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受到生物实验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限制,目前经实验检验出确切功能lncRNA数量仍然十分有限。现有的针对Lnc R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我国主要运输方式之一的铁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对铁路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电器作为铁路控制系统中一种常用的开关器件,其长期工作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稳定。实际工况下的铁路继电器失效要经历长时间的性能退化过程,若能够通过性能退化试验中铁路继电器的某些参数,检测出当前继电器的性能退化程度并评估其运行状态,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铁路控制设备发生故障,
VIENNA整流器作为一款三电平功率变换器,具有输入电流谐波小、无死区和结构简单等优点,一直被应用于中大功率场合如通讯、航空以及新能源领域。特别是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电动汽车的普及,VIENNA整流器作为直流充电桩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整流器的开关管长期处于高频率,高负荷工作状态,易发生故障,严重影响了系统可靠性。因此,研究VIENNA整流器的开关管故障辨识与容错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3D打印(3D Concrete Printing,3DCP)作为一种无模、快速、灵活的先进建造技术在土木建筑领域已获得成功应用。然而,逐层堆叠的固有成型工艺使3D打印混凝土结构存在有规律的层间弱面,造成了材料的细观非均质性,削弱了结构的力学承载性能和耐久性能,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3D打印混凝土结构层间弱面的形成机制,细观探究层间粘结机理,研发界面增强材料,提高3D打印混凝土的连续
快速路作为许多大型或者特大型城市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速度快且通行能力大的优势。但是与日俱增的交通压力使得一些城市的快速路拥堵愈加严重,尤其是在通勤等交通需求较高的时段。多匝道协调控制是抑制快速路拥堵的有效手段,这是因为快速路匝道间距短,主线速度限制和单匝道流量调节对于快速路拥堵的控制效果有限。但是现有的多匝道协调控制方法较少涉及控制信号施加范围优化及确定问题,较少考虑“匝道上不设信号灯,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