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氯乙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干洗剂之一,它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主要在于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和对肝、肾的损害,轻者出现头痛、眼灼、意识不清等病症,重者可能导致死亡。目前,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对干洗后面料中残留的四氯乙烯进行安全控制。因此,需对干洗后四氯乙烯在面料中的残留行为进行研究。实验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①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E-GC-MS)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了四氯乙烯检测方法。HS-GC:采用TG-200MS色谱柱,正己烷作溶剂,三氯乙烷作内标,初始温度40℃保持1min,以5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3min;HS条件:载气压力120kPa、加压时间30s、进样的时间5s、放空时间20s、加热时间5min、维持时间5min、加热温度80℃、进样针温度65℃、传输线温度80℃。UE-GC-MS:采用TG-624色谱柱,正己烷作溶剂,氯苯作内标,初始温度40℃保持4min,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130℃保持4min,溶剂延迟5min;UE条件:温度50℃,超声时间10min。SPME-GC-MS:采用100μm PDMS固相微萃取纤维头,甲醇作溶剂,HS-SPME条件:盐含量192g/L、萃取时间5min、萃取温度150℃、转速400r/min、解析时间20s。②评价了四氯乙烯检测方法的线性关系、灵敏度、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HS-GC:线性关系Y=0.1821+0.2338X(R2=0.9986),线性范围0.5μg/L~50μg/L,灵敏度0.2338,检出限0.001μg/L,定量限0.002μg/L。UE-GC-MS:线性关系Y=0.1747+0.0658X(R2=0.9993),线性范围0.5mg/L~50mg/L,灵敏度0.0658,检出限5μg/L,定量限10μg/L。③采用HS-GC与UE-GC-MS对干洗后四氯乙烯的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氯乙烯残留量随存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湿度的增加而升高。④通过对面料干洗后四氯乙烯残留量的分析,建立经验模型:面料干洗后四氯乙烯残留量符合power函数分布。在试验中发现,棉、麻、粘胶纤维、腈纶中四氯乙烯的有效生命周期为2天;丝中四氯乙烯的有效生命周期为4天,锦、多纤维、涤纶、毛中四氯乙烯的有效生命周期为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