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体系下,采用生成语言学家对英语主语研究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汉语主语的主要句法特征。从对主语的定义上来说,本文认为首先必须区分句法主语(syntactic subject)和逻辑主语(logical subject)两个概念。句法主语呈现在句子的表层语法结构(即S-structure),一般位于TP的标志语位置。每一个合法的句子都有一个句法主语位置。但是充当句法主语的成分并不是基生(base-generate)于此位置,而是由于特征核查(feature-checking)的需要从深层的原生位置移位而来的,即派生的(derived)。逻辑主语则是从句子的深层结构上,根据动词的论元结构而定义的:它们基生于动词的域外论元位置,即动词的标志语位置([spec,VP])。因此,一个动词有没有逻辑主语取决于其论元结构。据此,文章继承了Perlmutter(Perlmutter,1978)将不及物动词分为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的思想,将汉语动词分为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 verb)和非宾格动词(unaccusative verb)三类,并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讨论了这些动词与其论元主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及物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域外论元就是该动词的逻辑主语(logical subject),并经主语提升而成为句子的句法主语;而非宾格动词的句法主语也非其原生主语,而是由其域内论元移位所产生的派生主语(derived subject)。因此,一个句子的句法主语在其深层结构上或为动词的逻辑主语,或为动词的逻辑宾语。也就是说,一个汉语句子的句法主语有两种原生位置:动词的标志语位置,即[spec,VP];或动词的补语位置,即[VP,comp]。本文认为提升动词和被动动词属于非宾格动词这一类。由于提升动词和被动化了的动词没有分派外题元角色和授予其宾语宾格的能力,它们没有逻辑主语,其宾语也处于无格的位置。因此,为满足格理论和扩充的投射原则,提升结构的从句的主语或整个从句被提升到主句的句法主语位置;而被动句的句法主语位置则通过动词的宾语提升而被填补。另外,由于在动态的语境中语用的需要,充当汉语主语这一句法成分的名词性成分在语句表层常常移位或被删略,在线性序列的主语位置上留下了一个空位,或被另一名词性成分填补并在形式上成为主语。这就给汉语中大量主语脱落现象(pro-drop)的产生提供了解释,也解释了为什么诸如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等虽占据主语位置却并非句子真正主语的原因。鉴于汉语存现句中的主语脱落,文章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由于汉语TP的中心语T所带的EPP特征是弱特征,也就不要求句子主语位置必须由词汇性成分填充,因此无主语句和pro作主语在汉语中都是允许的。最后,本文指出由于非限定性分句的非限定性时态没有授格能力,该分句的主语因而处于无格的位置,等同于英语中的大代号(PRO),具有不被管辖的特征,或与主句主语同标或与主句的宾语同标。采用生成语法理论对汉语主语进行研究的可行性验证了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普遍性,也证明了汉语不是一门随意性很强的语言,而是有着一系列内在的句法结构规则和严密的句法结构形式。而英汉两种语言参数的相异性所导致的不同语法特点,如汉语存在主语脱落现象而英语要求每个句子必须有主语,以及汉语的分句需要格因此分句可以充当提升结构的主语,而英语不存在这种现象等,为生成语法的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以更好地解释各种语言的普遍法则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此外,汉语主语原生位置的确立,有助于理清汉语的句法结构及句内各成分间的句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