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帕霉素是一种由土壤链霉菌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属于“三烯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最新研究发现,雷帕霉素具有控制食欲、有效调节体重的功能,且雷帕霉素实现该功能的有效作用靶点是在胃部。但雷帕霉素单独给药时,易引起全身毒副作用,为了有效发挥雷帕霉素的食欲调节功能,需要使雷帕霉素只在胃部发挥药效,避免进入系统循环引起全身毒副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研究目标,本文拟将构建新型的胃部靶向药物载体,即以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为材料制备粒径均一、具有一定pH敏感性和附性的壳聚糖材料的胃靶向微球载体,用于实现雷帕霉素的胃部靶向给药。主要工作如下:
1、以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为材料、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胃部靶向微球载体。通过单因素多水平实验条件优化,成功制备了粒径为900~1000 nm均一的胃靶向微球。优化得到的制备条件为:壳聚糖季铵盐取代度为50%,氨基与醛基摩尔比为1:1,壳聚糖与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比为1:3,油水相体积比为30:1,快速膜乳化的过膜压力0.3 Mpa、过膜次为5次;微球固化采用如下条件:37℃下固化1 h后,程序升温至50℃再固化4 h,固化时的搅拌速度600 rpm。
2、利用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微球具有稳定自发荧光的性质,对上述构建的新型胃靶向微球载体的pH敏感性、粘附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在胃部有一定的粘附性,其在1 h内有约30%的微球粘附于胃部,随着胃排空,胃部微球粘附率有所下降,同时微球在胃部酸性环境中发生降解,有望实现药物在胃部的有效释放。进一步的胃靶向效果将通过药物包埋后的效果进行确认。
3、本部分工作对壳聚糖微球的自发荧光机理进行了阐释,以顺-2-甲基-2-丁烯醛和2-氨基-2-甲基丙烷为原料,在-14℃无水条件下反应,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液质联用技术确认合成了具有-C=N-C=C-结构单元的产物;随后,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扫描和激光共聚焦光谱扫描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物质与壳聚糖荧光微球的荧光波长一致,从分子层面阐释了壳聚糖微球自发荧光机理的主要贡献来源于-C=N-C=C-结构单元。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成功构建了新型胃部靶向药物载体微球,为雷帕霉素等药物的胃部靶向给药提供了可能;同时并从分子分子层面对壳聚糖微球的自发荧光机理进行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