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下硬岩弹脆塑性劣化本构模型与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 87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面,当前的水电开发、战略石油储备、CO2地下隔离、核废料地下处置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性深部工程的建设与规划使得高地应力背景下大型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分析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深部高地应力环境下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表现出特殊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使得传统的岩体(石)力学理论与分析方法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满足国家建设需求和推进学科发展需要,本文围绕深埋高地应力条件下硬岩洞室群稳定性这一主题,以黄河上游拉西瓦水电站大型地下发电厂房洞室群和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南侧的深埋辅助洞为工程研究背景,在继承现有大型地下工程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地从硬岩本构模型、围岩变形与破坏模式的评价指标、准确的岩体力学参数辨识方法、数值仿真技术的工程实践步骤共四方面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深部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概括之,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获得的有益认识如下:1.针对传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在模拟高地应力下硬岩脆性破损的范围和深度方面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岩体力学参数随围岩塑性应变发生动态变化的硬岩劣化本构模型(Rock Deterioration Model,RDM),从而实现了对高地应力下地下工程中硬脆性围岩破损的准确模拟。同时,深入论述了模型的数值计算实现方法、后继屈服面非定常性、塑性区二次划分、模型可蜕化性等特点。室内花岗岩三轴压缩试验曲线拟合和锦屏二级水电站大水沟厂房探洞松动圈(EDZ)的模拟等工程实例验证分析有力地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刻画高应力下硬岩的脆性破损和EDZ内岩体力学参数劣化的现象。2.考虑到洞室开挖后,岩体中主应力在开挖前后发生了大小变化和方向转动的这一应力重分布过程的矢量变化特点,提出了应力松弛系数用以描述平均主应力大小的改变程度,评价围岩的应力松弛范围;提出了主应力转动消散功用以描述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的程度,评价洞室围岩破损的时间演化过程和易失稳部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岩体内形状改变比能和体积改变比能等指标分析和总结了洞室连续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能量、主应力转动消散功调整较剧烈的时段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锦屏二级引水隧洞辅助洞K14~K15段实际开挖过程中岩爆发生的空间位置、岩爆活跃期、大型岩爆发生部位等多方面统计结果分析表明了上述评价指标具有实用性。3.为解决数值仿真计算时参数给不准的难题,提出了同时结合位移增量和实测松动圈两种量测信息,由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智能反演→反演结果检验三步构成的集成的参数反演分析方法。该集成分析方法较全面地考虑到了不同参数对围岩变形与屈服的敏感程度的差异性、参数辨识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反演参数的多角度检验等反分析的基本问题。4.鉴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一个渐进式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数值仿真技术工程应用的PFP(Preparation–Feedback–Prediction, PFP)分析方法,即结合地下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由第一阶段的工程预研究、第二阶段的前期反馈研究、第三阶段的后期预测研究构成。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洞群分期开挖过程中信息量不断增多的特点,结合了数值仿真分析的优势,实现了实践到认识、认识再到实践的转化。5.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拉西瓦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系统地从应力场、位移场、弹性应变势能、应力转动消散功和塑性区分布几方面综合分析和揭示了高地应力下洞室群开挖过程中岩体力学行为特点,并在前期反馈分析基础上预测了洞室后续开挖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可能的破坏模式与空间部位。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较好地应用于该工程的生产建设中。
其他文献
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最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科目录"的新调整为医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学科发展有了广度,专业设置更
回归后的香港存在着影响传媒表现和运作的众多因素,本文认为"再国族化、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一个有助于分析香港传媒和政治变迁的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了近两年来香港传媒如何响
<正> 福建乌龙茶品种多,品种间的香、味各不相同。鉴别不同品种的乌龙茶的品质差异,应具备茶叶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就福建乌龙茶的审评技术技巧、常见品种传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爆破技术逐渐应用到拆除行业当中,成为一种新型的特种爆破技术,即拆除爆破。自应用以来,就显示出其独到的优越性,至今仍受到业内人士的青睐。但同时,它也属于高危
全球化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环境复杂,面临的市场环境也瞬息万变。企业将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人的潜力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未经培训的员工。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损伤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日渐成熟,但是目前的损伤识别研究还大多是基于只经过简单修正的有限元模型,模型误差对损伤识别的效果造成较大影响。为此,以某吊拉组
综合客运枢纽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实现了各种交通方式间的快速衔接和无缝换乘,不仅为旅客的日常交通出行提供方便,还担负起保障城市交通网络高效、畅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中风(acute ischemic apoplexy,AIA)病例的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影像表现与中医临床证型资料,探讨急性缺血性
背景:在大多数国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年发生率为每百万20-40人,虽然预防措施已经启动,但这一指数并未有减少的迹象。大部分的脊髓外伤是交通事故(45.4%),少部分是高
产品植入的效果和模式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早在1896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中就开始有了产品植入的痕迹,但国内外学者往往以1982年里斯糖果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