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为文献综述与临床研究两个板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中医证型、治疗方法与临床预后进行了全面研究。在文献综述板块,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从中医理论研究、中医证型研究、中医方药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筛查研究、临床疗法研究与生存预后研究等主要方面,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新的中医、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在临床研究板块,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现分别叙述如下:目的:基于回顾性研究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因素、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免疫指标与生存预后的差异、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转移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第一部分:严格参照纳排标准,回顾性研究采集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266例,并依据首诊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资料、治疗经过以及初诊实验室指标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中医证型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期初步探究影响中医证型分布差异的因素。第二部分:严格参照纳排标准,基于研究一中的中医证型分组,通过查询查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系统并结合临床随访的方式采集患者首诊免疫指标情况及生存预后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初步探究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免疫指标与生存预后的差异。第三部分:严格参照纳排标准,回顾性研究采集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计266例,并根据本研究中患者的生存期分布特点,以肝转移确诊后生存3年为界分为两组,采集患者肝转移后生存时长、肝转移确诊时各项理化指标以及患者基本情况、既往干预疗法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以期探寻影响结直肠肝转移患者肝转移后生存期长短的因素。结果:第一部分:在诸多潜在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因素中,各证型间只有在分化程度、首诊KPS评分与肿瘤原发部位3个方面,差异具有明确的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半结肠、直肠发病以虚症类证型居多,左半结肠发病以实证类证型居多;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部位差异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分布的独立因素,且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发生气滞血瘀证的概率分别是升结肠的5.978倍、5.907倍与6.960倍;直肠与降结肠发生气虚血瘀证的概率仅为升结肠的45.5%与24.2%。第二部分:在免疫指标方面:不同中医证型在白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数值方面的指标水平存在差异(均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正虚毒盛证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数值显著低于其他5种证型(均P<0.05);生存预后方面:正虚毒盛证相较于其他5种证型,中医证型生存期最短(均P<0.05),其余中医证型生存期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三部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水平与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8+淋巴细胞百分比数值指标水平更高,谷草转氨酶水平、白细胞计数、胸苷激酶1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指标水平更低的患者,生存期更长(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肝转移确诊时KPS评分、肝脏转移灶干预情况、化疗周期数、中药干预月数5个方面因素是影响CRLM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1.肿瘤分化程度、首诊KPS评分与肿瘤原发部位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2.原发部位差异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分布的独立性因素。3.正虚毒盛证患者生存期最短、生存预后最差、在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数值水平方面最低。4.分化程度、肝转移确诊时KPS评分、肝脏转移灶干预情况、化疗周期数、中药干预月数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