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我国货币当局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在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环境、产业结构、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货币政策对我国各区域的传导效果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如果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对区域经济的考虑,将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扩大,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当前,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理论研究体系尚未建立,实证研究也较为有限。因而,有必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及其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制定适合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部分差别化的货币政策的建议。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为切入点,对我国造成货币政策传导的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在我国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论文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首先对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货币效应的概念进行了概述,界定了货币政策的代表变量以及货币政策效果的代表变量,并对我国的区域进行了划分聚类。接着对主要对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动态做一概括性的总结与评述。第二部分介绍并分析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理论基础。对该问题研究的理论切入点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本章以货币政策有效性为逻辑起点,介绍了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各类观点。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假定下,展开分析。文章接下来的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传导机制,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过程和经济过程。文章首先分析了两类传导机制的作用机理,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是从政策工具选择、实施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量改变的这一过程,而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主要是指货币供给量改变后,货币政策的客体例如企业和居民,将会以此改变投资决策或者消费决策,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接下来的部分分析了两类传导机制的决定因素,内部传导机制是货币供给的创造过程,主要受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乘数的影响,因此导致两者产生地区差异的变量会导致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外部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实现过程,地区间企业、居民、产业结构以及金融结构的地区差异会导致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检验。由于缺乏基础货币地区投放这一指标因此本文以货币供给量M2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变量,并以区域GDP作为货币政策效果变量,搜集并类聚了全国各省的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区域货币供给量M2冲击对区域GDP的影响,文章首先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在数据差分平稳的前提下,构造了差分数据的VAR系统,通过各地区差分GDP对差分M2的脉冲响应图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东部地区货币政策敏感度比较高,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实际产出对货币冲击的反应比东部地区相对较小,而东北地区最为特殊,货币政策效果很不敏感,表现出一定的中性特征。第四部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了解释。依据第二部分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乘数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别的主要原因解释了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地区差异,另外从我国产业分布、金融环境、企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地区差异性的原因,从而解释了发达地区货币政策效果要高于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该部分对前文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并借鉴了美国差别化货币政策实行的经验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差别使用部分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以及疏通各地区传导渠道的相关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