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逐步完善和相关法规的出台,大量上市公司通过增发新股进行再融资,其中尤以定向增发最为盛行。据CCER统计,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国共有422家上市公司以配股、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了502次股权再融资,再融资额共计8087亿元。其中,定向增发402次,占再融资总数的80.08%;融资额为6484亿元,占再融资总额的80.18%。显而易见,定向增发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当上市公司沉浸在定向增发融资狂潮时,外界对定向增发的质疑却不绝于耳。许多批评指出,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并不是基于定向增发具有更高的融资效率,而是出于潜在的利益输送动机。为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融资效率和市场绩效。本文以2006年至2009年间实施了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比较定向增发、配股和公开增发的融资效率。研究表明,配股的直接发行费用是最低的,定向增发次之,公开增发最高,但是定向增发具有更强的实效性,综合考虑定向增发的直接发行成本最低。作为间接融资成本的构成因素,本文重点考察了定向增发的折价率。研究发现定向增发的发行折价率与投资者身份有关,有关联投资者参与时的折价率高于仅有非关联投资者参与时的折价率,且前者的名义折价率与实际折价率之差大于后者。这说明我国定向增发市场存在着潜在的利益输送动机。最后,本文对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后的长短期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内部投资型定向增发的短期市场绩效优于外部投资类型定向增发,有关联投资者参与时公司的短期市场绩效优于没有关联投资者参与时公司的短期市场绩效。内部投资型定向增发公司的长期市场业绩优于外部投资型定向增发。研究还发现样本定向增发后一年内市场表现与定向增发实际折价率正相关,定向增发名义折价率和样本公司长期持有期累计收益率负相关,且对实际折价率更为显著,这表明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