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使得脑干梗死的诊断率得以提高,但核磁共振检查难以反映病变区的功能活动。瞬目反射和脑干听诱发电位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可以敏感的反映脑干的功能活动变化。尤其对于临床无脑干体征且又不能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可作为病变定位的依据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材料和方法选择40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的脑干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脑内其他部位无梗死灶,无糖尿病及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患史。对患者组进行问诊及查体,根据临床有无脑干损伤症状或体征分为有脑干症状组和无脑干症状组,并与40例健康者作对照。分别行瞬目反射(BR)和脑干听诱发电位(BAEP)检查。记录诱发出的BR可见性质不同的两个成分,即刺激侧所见到的早反射(R1成分)和晚反射(R2成分)及对侧的晚反射(R2′成分),计算其平均潜伏期。同时观察BAEP波形,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结果40例患者中,有脑干症状者14例,无脑干症状或体征者26例。脑干梗死组BR异常者33例(82.5%),R1异常29例(72.5%),R2异常20例(50%),R2′异常19例(47.5%)。40例中临床表现脑桥梗死者5例,BR检测均出现异常;临床表现延髓梗死4例,BR检测1例正常,3例延长;临床表现为中脑梗死的5例患者,BR检查仅2例出现异常。无脑干梗死征象的26例患者,BR检查23例出现异常。40例脑干梗死患者中,BR检出脑干损害异常率在有脑干症状组和无脑干症状组分别为71.4%和88.5%,总异常率82.5%。BAEP检测40例中32例(80%)波形异常。14例有脑干梗死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中11例BAEP异常:5例脑桥梗死患者中4例异常,4例延髓梗死患者中2例异常,而5例中脑梗死患者中4例异常。26例无脑干梗死征象的患者中22例BAEP异常。40例脑干梗死患者中,BAEP检出脑干损害异常率:在有脑干症状组和无脑干症状组分别为78.57%和84.61%,总异常率80%。40例脑干梗死患者BR、BAEP二者联合检测脑干损害总异常率为92.5%。脑干梗死患者经半月治疗后行BR、BAEP检测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瞬目反射检测:脑干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1、R2、R2′各波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表现脑桥梗死者5例,BR检测均出现异常:延髓梗死4例,BR检测3例延长,1例正常;临床表现为中脑梗死的5例患者,BR检查仅2例出现异常。无脑干梗死征象的26例患者,BR检查23例出现异常。3.瞬目反射对脑干梗死是一项有价值的无创检查,其能敏感地反应脑干尤其是脑桥的变化情况,对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BR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是一项很有临床价值的电生理指标。4.脑干听诱发电位检测:脑干梗死组与对照组测定值之间相比,Ⅰ、Ⅲ、Ⅴ各波峰潜伏期,Ⅰ~Ⅲ、Ⅲ~Ⅴ和Ⅰ~Ⅴ峰间期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5.行BAEP检查,临床表现脑桥梗死者5例中4例异常,4例延髓梗死中2例异常、而5例中脑梗死中4例异常。26例无脑干损伤症状的患者中22例BAEP异常。6.瞬目反射和脑干听诱发电位两者从不同的解剖路径反映了脑于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对脑干梗死的诊断相互补充,并有助于定位诊断。7.瞬目反射和脑干听诱发电位二者联合检测对脑干梗死的检出率为92.5%,较单独检测异常率高。故我们建议临床上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脑干病灶的检出。8.脑干梗死患者经半月治疗后行瞬目反射、脑干听诱发电位检测,前后未见明显变化,其与临床表现并不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