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歧义是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任何语言都会出现歧义,在英语的使用过程中,歧义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实际交际效应来看,歧义通常又可以分为:无意歧义和有意歧义,即蓄意歧义。语句中出现无意歧义,语言结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正常的交际活动也会受到阻碍,应尽量避免和去除。蓄意歧义是对语言结构矛盾的积极利用,交际双方为达到其特殊的交际目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利用语言结构矛盾的一种现象;利用蓄意歧义,交际双方的语言会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还可以烘托情境气氛,甚至达到出人意料的、喜剧性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蓄意歧义并对其进行多层次的、综合的研究。本文采用关联-顺应理论模式作为研究蓄意歧义的理论框架。杨平和冉永平两位学者先后在整合了关联和顺应两大理论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来关联-顺应理论模式。根据关联-顺应模式,寻求最佳关联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最佳关联是语言本身与语言环境因素相互顺应的结果,而且最佳关联是一个交际主体双方都要为了实现交际的成功而努力的动态过程。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有各自的缺陷,所以关联-顺应模式为我们研究言语交际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理论模式。本课题采用关联-顺应模式作为研究蓄意歧义的理论框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英语蓄意歧义进行分析,对说者话语产出过程进行关联性和顺应性的研究,以及听者的的理解过程也进行关联和顺应两个模式的研究,可以指导语言使用者全面系统地理解蓄意歧义,帮助英语学习者正确恰当地运用英语蓄意歧义,提高语言魅力,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也为此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显然,在言语交际中,相对于直白的表达方式,人们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处理蓄意歧义,而这恰恰会出现语言特殊语境效果和特殊的语用作用。这些特殊的语用作用包括,吸引注意力,转移话题,达成目的,委婉,幽默等等。本文分析了英语蓄意歧义现象的产生机制和理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蓄意歧义的产生和理解两方面都是关联-顺应的动态过程。发话人顺应语境要求选择符合关联原则的带有歧义的语句,而听话者要顺应发话人的语言选择和相应的语言环境,结合关联原则,获得最佳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