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小分子给体设计合成及器件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轻质、柔性及可大面积制备等优势,是一种极具应用潜质的光伏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单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突破18%。然而,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效率依然落后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仍然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论文采用了多种分子策略,如侧链工程、卤素取代、核心置换等对分子的光谱吸收、能级能隙、结晶性能等进行精确调控,设计合成出系列新型小分子给体材料,并系统表征其材料结构、成膜形貌、光伏性能及工作原理,从而深入揭示小分子给体的构效关系,指导高性能材料结构设计。代表性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基于BTR小分子给体的端基结构工程,调控其结晶性、成膜形貌及光伏性能。具体包括:(1)通过在BTR小分子给体的罗丹宁端基中引入极性基团OH,构筑新型小分子给体BTR-OH。BTR-OH的光谱吸收和能级能隙与BTR相同,但结晶性较BTR显著降低。以BTR-OH作为第三组分添加至BTR:PC71BM体系中,能有效调控混合膜的结晶性,从而改善活性层的相分离形貌,显著提升器件效率。当器件膜厚达到300 nm时,效率依然高达10.14%。(2)基于端位烷基工程,设计合成出新型小分子给体BTO和BTEH。端位烷基可有效调控分子结晶性,从而表现出与非富勒烯受体IDIC和富勒烯受体PC71BM不同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结晶性较强的给体BTO可与结晶性较强的非富勒烯受体IDIC表现出更优的器件性能,而结晶性稍弱的BTEH可与结晶性较弱的PC71BM表现出更优的器件性能。2、设计合成出苯并二噻吩类小分子给体T3和T5(分别采用硒吩和噻吩作为二维共轭基团),并详细分析了二维共轭基团对相分离形貌和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T3可与受体Y6形成更优的互穿网络结构,载流子迁移率更高,从而获得更高的器件效率(13.22%)。然而,T3的HOMO能级较高,导致器件开路电压较低(0.79 V),具有提升的空间。所以,我们进一步采用侧链工程,在T3的侧链中分别引入硫原子(T7)和硅原子(T8),试图拉深其HOMO能级,提升开路电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T7、T8的HOMO能级相对于T3进一步加深,但以它们为给体的器件表现出与T3相反的光伏性能:T7:Y6的器件效率仅为10.63%,而T8:Y6器件的效率高达13.98%,其原因是侧链工程导致混合膜形貌的变化。3、设计合成出新型的苯并二呋喃类小分子给体材料T9、T10和T11(通过分别引入氯代噻吩、氟代噻吩和无取代噻吩为二维共轭基团),并系统研究了不同原子取代对材料的光谱吸收、分子能级、载流子迁移率、载流子复合和光伏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T9(氯代)、T10(氟代)相比(光学带隙均为1.78 e V,HOMO能级分别为-5.35和-5.42 e V),T11的光学带隙降低至1.75e V,HOMO能级提升至-5.30 e V。T11:Y6光伏器件相对T9:Y6和T10:Y6器件,具有更平衡的电荷迁移率、更低的双分子复合与陷阱复合以及更优异的相分离形貌,结果给出高达10.54%的光电转化效率,其中开路电压为0.76 V,短路电流为20.60 m A/cm~2,填充因子为67.70%,而T9:Y6和T10:Y6光伏器件的效率相对较低,仅为9.12%和7.40%。4、基于侧链烷基工程,设计合成出DC5T和DC7T两种新型的寡聚噻吩给体,考察了不同碳链排布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以IDIC-4F为受体时,DC5T器件可获得7.03%的效率,而DC7T的器件效率仅为1.30%。基于DC5T,通过引入卤代策略,设计合成出新型寡聚噻吩给体2FDC5T和2Cl DC5T,期望达到拉深其HOMO能级,提升器件开路电压。研究表明:卤原子的引入成功拉深HOMO能级,同时使得材料光学带隙变窄。当以小分子IDIC-4F为受体时,2Cl DC5T器件和2FDC5T器件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光伏性能:2Cl DC5T:IDIC-4F器件几乎无法工作,而2FDC5T:IDIC-4F器件给出9.03%的高效率。机理研究表明:2FDC5T:IDIC-4F活性层的相分离形貌更理想,所以器件的双分子复合与缺陷复合更少,效率更高。
其他文献
小颗粒的光散射研究有着漫长而有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古代人们对彩虹、天空颜色的好奇与探究。时至今日,这一研究领域仍在为人们带来惊喜,包括新颖的物理现象如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以及一些令人兴奋的理论与实验进展如光学纳米天线、Fano共振等。这些研究促生了小颗粒光散射在生物传感、光电子及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型应用。另一方面,现代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包括“自上而下”的微纳加工方法以及“自下而上”的各类自组装技
目前国内外都面临着严重的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其中以氯化溶剂为主的重质非水相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DNAPL)污染物以降解难,毒性大等特点引起了广泛重视。一旦渗入地下介质中,DNAPL将成为长期污染源并缓慢向下游释放溶解相污染物从而危害地下水环境与人体健康。而DNAPL溶出污染物的质量通量主要受控于污染源区结构(即含水层中DNAPL饱和度SN的空间分布)
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伴随器官功能异常的疾病,是由机体对抗感染时的功能异常响应导致的。脓毒症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由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通常由细菌感染引发,有时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虫也可以引发,其死亡率高达30%-50%。脓毒症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肾脏、肝脏和肺脏受损,并伴随着肾脏细菌负荷的增加、血清中转氨酶及乳酸含量的显著上调。脓毒症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炎症反应阶段(SIRS)和后期
自由基化合物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自由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理论化学密切相关,同时具有光、电、磁等特性,在生物医学,电池和分子器件等相关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有机自由基在单分子磁体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利用它们作为桥联单元能有效地增强金属离子之间的磁耦合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单分子磁体的性质。将自由基与金属配合物相结合,研究自由基与金属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们构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MG)是肌肉集群运动动作电位在皮肤表面的综合表现,它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其强弱水平与肌肉的活跃程度通常成正比。因此,它能够反映人体肌肉动作信息,用于解析大脑传递的运动意图,比如腕关节和指关节的姿态及力度控制命令等。肌电假手是通过残肢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解码并对仿人型灵巧手进行运动控制的一种假手装置。该类假肢具有控制灵活、使用方便以及直感性强等优点,因而是一种具有研发价值
现有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难以满足电动汽车等日益增长的高容量需求,开发高比容量电极材料迫在眉睫。单质硅,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嵌锂电位与高地壳丰度,是理想的高比容量负极候选者;但其嵌锂过程中伴随着高达300%的体积变化,会导致严重的颗粒粉化与活性层断裂等,使电池容量迅速衰减、失效。合理设计硅纳米结构,可有效容忍其体积变化;但其比表面积剧增、与电解液之间副反应增加,使电池首次库伦效率(IC
中子星是天文上一类十分致密的星体,质量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核心密度远远超过饱和核物质密度,且旋转速度极快,从形成到最后冷却过程中,发射的电磁光谱包含从极高能伽马射线暴,X射线暴到低能光谱的各个电磁波段。如今中子星的研究已经不像以往单单靠光学电磁波段来获得信息了,随着多信使天文观测手段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从引力相互作用方面出发的引力波信号,从电磁相互作用方面出发的中子星旋转脉冲信号,从弱相互作用方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人工智能产品遍布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都是建立在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之上,通过大量的算法编程实现的。这类计算机的存储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是分开的,在工作过程中,信息要在存储单元和处理单元之间来回穿梭,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这无疑限制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人类的大脑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由10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家庭承包经营政策的演进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萌发、形成和发展一脉相承。该政策演进具有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日益充实化、经营方式日趋多元化,运行机制日益走向开放化、制度内在稳定性不断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这些优质的特质,在稳定中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政策,以便更好地巩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
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在多个方面给出Hardy不等式的推广并给出其部分应用.在第一章中,我们从Hardy不等式的最基本推广形式出发,重新研究了Boyd的一个结论,拓宽了不等式成立的范围,给出取等条件,并发现了其对偶不等式.在第二章中,我们对J.Bergh关于单调情形的离散与积分Hardy不等式进行了改进与推广,形成这一类Hardy不等式较为完善的体系.在第三章中,我们引入核函数,用统一的观点来看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