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β-雌二醇促进雌性训练免疫对抗早期脓毒症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伴随器官功能异常的疾病,是由机体对抗感染时的功能异常响应导致的。脓毒症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由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通常由细菌感染引发,有时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虫也可以引发,其死亡率高达30%-50%。脓毒症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肾脏、肝脏和肺脏受损,并伴随着肾脏细菌负荷的增加、血清中转氨酶及乳酸含量的显著上调。脓毒症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炎症反应阶段(SIRS)和后期的补偿性炎性抑制阶段(CARS)。SIRS阶段也被称为早期脓毒症。研究认为,在早期脓毒症时,上调炎性反应可能利于机体抗感染;而在后期的CARS阶段,很多患者由于无法及时缓解体内的炎性反应,可使得免疫细胞过量表达炎性细胞因子而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自身组织和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脓毒症的早期阶段是感染性疾病,而后期阶段可看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这两个阶段就存在迥然不同的研究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和临床调查都表明,脓毒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即女性不论是在感染后的严重程度还是死亡率都显著低于男性。虽然关于脓毒症性别差异的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染色体及基因的差异,但一些研究提示脓毒症的性别差异与雌雄体内不同激素的水平密切相关。雌性激素主要分为雌激素和孕激素两大类,其中雌二醇(Estradiol-β,E2)作为雌性一般状况下(未怀孕状态下)体内最主要的雌激素。可是,雌性抵抗早期脓毒症过程中E2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机体免疫通常可以分为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2011年发现训练免疫是发生在固有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中的一种新颖的免疫方式。当巨噬细胞受到首次抗原刺激(如β-葡聚糖)刺激后,其胞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学变化,包括糖酵解的提高、表观遗传学变化以及AKT-m TOR信号通路的活化。当遇到第二次抗原刺激时(并不一定和第一次抗原种类相同),巨噬细胞就会产生更迅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从而帮助机体抵抗后来的更广泛种类的感染。提示训练免疫是促使机体固有免疫细胞获得类似获得性免疫中的“免疫记忆”能力,可以对更广泛的后续各种感染产生更及时更强烈的反应对抗感染。由于巨噬细胞在机体内对抗早期脓毒症感染时主要是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和吞噬病原菌起到保护的作用,在机体对抗细菌感染造成的早期脓毒症的过程中,训练免疫的发现可能提供了一条新颖的思路和治疗方法。可是,迄今关于训练免疫是否可以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或吞噬等以达到增强清除早期脓毒症感染病原菌能力的报道尚缺,而且E2是否参与及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也不清楚。通常可通过对小鼠进行肠道穿刺或者直接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或者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LPS)建立脓毒症模型。为此,我们通过分别向雌性、雄性或者卵巢切除的C57BL/B小鼠腹腔注射β-葡聚糖、大肠杆菌或LPS建立小鼠训练免疫和脓毒症模型;同时在体外对巨噬细胞系RAW264.7和J774A.1以及骨髓来源的原代巨噬细胞(BMDMs)建立训练免疫和脓毒症模型。结果表明训练免疫后的雌性小鼠对脓毒症的抵抗力优于雄性,且这种优势与雌性小鼠体内远高于雄性的E2水平密切相关;分析并揭示了训练免疫后小鼠对抗脓毒症过程中的外周血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系及BMDMs的极化及其E2参与调控其极化的机制;考察了训练免疫的脓毒症模型中雌雄小鼠重要脏器中活性氧(ROS)和NADPH氧化酶2(NOX2)的表达情况;发现E2可通过上调NOX2-RUBICON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LC3B相关的吞噬(LAP)缓解早期脓毒症症状的机制。本研究不仅揭示了雌性抵抗早期脓毒症过程中E2的作用机制,而且也为临床上治疗男/女性早期脓毒症提供了新策略。研究疾病中不同性别的差异是精准医疗的重要基础性及前瞻性的研究,对理解机体生理过程及探讨个性化医疗方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具体结果如下:1.雌性小鼠训练免疫后对抗早期脓毒症能力要优于雄性,且与其体内高水平的雌二醇含量密切相关:我们首先分别向十周龄雌/雄小鼠腹腔单独注射大肠杆菌或注射β-葡聚糖和大肠杆菌,以便建立雌雄小鼠脓毒症模型以及训练免疫脓毒症模型。通过观察及分析发现,不论是脓毒症模型还是训练免疫的脓毒症模型中,雌性小鼠主要脏器的损伤均明显小于雄性小鼠:雌性小鼠表征肺部损伤的HE切片医学评分优于雄性小鼠;雌性小鼠肾脏中大肠杆菌的负荷少于雄性小鼠;雌性小鼠血清中表征肝损伤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低于雄性小鼠;雌性小鼠血清中作为脓毒症重要生物标志物的乳酸含量也低于雄性;雌性小鼠血清中雌二醇(E2)的含量均远高于雄性小鼠。这些结果表明,雌性小鼠比雄性小鼠对脓毒症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卵巢是体内产生并且分泌雌激素的最重要器官。为了确认E2在雌性小鼠对抗脓毒症中的作用,通过对六周龄雌性小鼠施行卵巢切除术获得卵巢切除(OVX)的小鼠,并在十周龄时建立训练免疫及脓毒症小鼠模型。结果表明:OVX小鼠血清中E2水平显著降低;OVX小鼠肺部损伤HE切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雌性小鼠;OVX小鼠肾脏中大肠杆菌的负荷显著多于雌性小鼠;OVX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也显著高于雌性小鼠。这些结果表明,OVX小鼠在对抗脓毒症和在训练免疫后对抗脓毒症的过程中的能力均弱于雌性小鼠,提示小鼠体内的E2水平与其对抗脓毒症的能力密切相关。2.在训练免疫中雌二醇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并抑制其向M2型极化对抗早期脓毒症:为了探究训练免疫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抵抗脓毒症的具体过程以及巨噬细胞在对抗感染时通过极化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杀伤病原菌的能力,我们分析了训练免疫的雌雄脓毒症小鼠模型的炎性细胞因子和巨噬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雌性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雄性小鼠;大肠杆菌组和训练免疫大肠杆菌组的雌性小鼠脾脏中CD11b+F4/80+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雄性小鼠;大肠杆菌组和训练免疫大肠杆菌组的雌性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F4/80+i NOS+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雄性小鼠;相反,上述雌性小鼠PBMC中F4/80+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低于雄性。这些结果显示,在抵抗早期脓毒症中雌性比雄性小鼠的巨噬细胞不仅较多的聚集于脾脏,而且显著向M1型极化并且更大量地表达和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同时M2型抑制炎症反应的巨噬细胞比例也显著降低。为确认E2在上述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雌性和OVX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和PBMC中巨噬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OVX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雌性小鼠,而OVX小鼠PBMC中F4/80+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雌性小鼠。体外实验中,通过在雌雄小鼠BMDM中建立训练免疫及脓毒症模型,模型中的LPS组和训练免疫LPS组中,雌性小鼠F4/80+i NOS+M1型BMDM比例远高于雄性小鼠,而雌性小鼠F4/80+CD206+M2型BMDM比例显著小于雄性小鼠。通过向上述模型中加入50n M的E2,结果表明在训练免疫的基础上E2可进一步活化训练免疫信号分子表达,上调IL-6和TNFα表达,显著增加F4/80+i NOS+M1型BMDM比例,以及降低F4/80+CD206+M2型BMDM的比例。另外,我们利用巨噬细胞系RAW264.7和J774建立了训练免疫的感染细胞模型,结果也表明E2可进一步上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m RNA水平的表达。这些结果提示在训练免疫中E2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向M1极化并抑制其向M2极化抵抗早期脓毒症的发生及发展。3.雌二醇通过抑制Rel B入核调控训练免疫中巨噬细胞的极化:已有研究报道NFκB信号通路与巨噬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极化密切相关;NFκB家族的重要转录因子—Rel B的入核可上调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我们的结果表明,E2可显著下调RAW264.7细胞系IL-10和IL-4m RNA的合成;在敲低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后,E2对IL-10和IL-4的抑制作用即被消除。通过免疫荧光和检测RAW264.7细胞核中的Rel B蛋白水平发现,E2可抑制Rel B入核,但对P65的分布没有影响,且E2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核中Rel B的蛋白水平;敲低RAW264.7细胞的ERα后,其细胞核中Rel B的蛋白水平恢复。这些结果说明E2可通过ERα抑制Rel B入核进而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4.雌二醇通过NOX2-RUBICON信号通路促进训练免疫的巨噬细胞LAP对抗早期脓毒症:在对抗脓毒症时,巨噬细胞不仅可通过向M1极化和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杀伤病原菌,而且还可通过自噬吞噬病原菌及上调ROS产生进而杀伤并消化病原菌。巨噬细胞中ROS及产生ROS的NOX2是巨噬细胞非经典自噬LAP(LC3B-associated phagocytosis)的重要信号分子。为了分析E2和训练免疫对小鼠巨噬细胞LAP的影响,我们检测了小鼠训练免疫脓毒症模型中巨噬细胞LAP的变化。结果表明,LPS组和β-glucan+LPS组雌性小鼠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低于雄性小鼠;训练免疫大肠杆菌组雌性小鼠肺脏和肝脏中ROS水平显著高于雄性小鼠;大肠杆菌组和训练免疫大肠杆菌组的雌性小鼠肺脏、肝脏和肾脏中吞噬细胞数量及NOX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雄性小鼠。进一步发现OVX小鼠的肺脏和肝脏ROS水平显著低于雌性小鼠,且OVX训练免疫大肠杆菌组小鼠肺脏、肝脏和肾脏中吞噬细胞数量及NOX2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雌性小鼠。体外实验也证实,E2可上调训练免疫的RAW264.7和J774A.1细胞系中吞噬大肠杆菌颗粒数量、过氧化氢及ROS水平;E2也在上调巨噬细胞系中NOX2亚基gp91phox,p47phox的同时,降低降解ROS的酶类SOD1、GPX1、GPX2及Catalase的m RNA水平。然而,在体内外训练免疫脓毒症和感染细胞模型中加入NOX2抑制剂DPI时,小鼠脓毒症抵抗力及巨噬细胞系的吞噬能力显著被抑制。我们还发现,E2可上调训练免疫的RAW264.7、J774A.1及BMDM等巨噬细胞ROS产生、吞噬能力及LAP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共定位;E2可通过ERα上调RUBICON表达及巨噬细胞系的吞噬能力,而沉默ERα则上调效果消失,但沉默ERβ不影响该上调效果。这些结果表明,E2在抵抗早期脓毒症中的作用是通过ERα上调训练免疫中巨噬细胞NOX2-RUBICON介导的LAP过程而实现的。综上所述,本研究(1)确认雌性小鼠训练免疫后对早期脓毒症抵抗力优于雄性小鼠,且与其体内E2的高水平正相关;(2)发现在训练免疫中E2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而抑制其向M2型极化对抗脓毒症的发生及发展;(3)阐明E2可通过抑制Rel B入核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机理;(4)揭示E2可通过ERα上调训练免疫中巨噬细胞NOX2-RUBICON介导的LAP过程进而抵抗早期脓毒症的机制。本研究可增强对E2在雌性小鼠抵抗早期脓毒症过程中的作用理解,也可为临床治疗男/女性早期脓毒症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经过近数十年的发展,基于平均场近似的单参考量子化学方法已可对数十乃至上百个原子的一般化学分子进行较精确的结构、能量与性质计算。然而,对于强电子相关体系,如共轭分子和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存在大量能量近简并的π、d或f轨道,计算时需要对这些轨道组成的活性空间进行精确对角化,其计算量随体系的增大呈指数增长,因此目前的传统多组态和多参考量子化学方法尚难以处理超过18个活性轨道的体系。密度矩阵重正化群(DM
在系统辨识问题中,建立待辨识模型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模块化非线性系统具有模型结构简单的特点,采用不同静态非线性块和动态线性块级联而成,其优点在于将系统的动态静态特性相分离,可以很好描述实际非线性系统。且设计时变模块化非线性系统和切换模块化非线性系统更加全面描述实际过程中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由于模块化非线性系统包含一定的输入非线性或输出非线性,为其辨识带来一定难度,而且复杂噪声环境下,辨识结果存在偏差
研究背景:肾脏纤维化是肾脏衰老以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共有组织病理改变,是肾脏受到持续不断有害刺激过度修复的结果,以肾实质细胞向肌成纤维母细胞转分化(Myofibroblast trans-differentiation,MTD)为特征。肾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受损后失去其自身表型并转分化为肌成纤维母细胞,产生
桥梁、道路等许多建筑的振动方程都是偏微分方程。通过有限元方法将这些方程离散为二阶微分方程,再分离变量,就可以得到二次特征值问题(QEP)。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二次特征值问题中,单特征值以及半单重特征值的一阶导数的误差分析以及高阶导数的数值计算。特征值导数的计算一般来说比较简单,公式是确定的。但是由于特征向量的不唯一性,计算特征向量的导数相对比较复杂。单模态法是计算单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导数的一种比较
蛋白质作为生物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吸引着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各领域的广泛关注。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因其能同时提供精确的结构和即时的动力学信息,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蛋白质研究方法。然而在现有的计算能力条件下,相对准确的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很难达到典型蛋白质功能动力学所涉及的时间尺度,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克服这种困难,人们发展出了多种高效采样策略来提高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效率,其中包括:1)通过对蛋白
近年来,非局域非线性薛定谔(NNLS)方程在非线性数学物理和可积系统领域受到了密切关注。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利用Darboux变换方法和一些极限技巧,获得了自散焦NNLS方程的N阶有理解的行列式结构。然后,通过分析有理解中不同代数项之间的平衡关系,我们提出了改进的渐近分析方法以确定解在|t|→∞时的渐近表达式。基于该方法,我们推得了 1≤N≤4阶有理解的所有渐近孤子的精确表达式,并且发现渐近孤子的中
近十年来,随着团簇化学的蓬勃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可控的合成方法来制备组成确定、结构精确的金属团簇。金属团簇的催化性能研究也越来越备受关注,在众多催化反应中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金属团簇具有明确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建立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关系。同时,相比于单金属团簇,双金属团簇不仅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而且可以用来研究双金属催化协同作用,指导高性能双金属催化剂的理性设计。
Sasa-Satsuma(SS)方程是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一种可积情形,可以用来描述飞秒光孤子在光纤中的传播和深水中的内孤波现象,复修正Korteweg-de Vries(MKdV)方程是SS方程的等价变换形式。本文首先基于Crank-Nicolson(CN)格式构造了复MKdV方程的一种守恒数值差分格式,并证明了该格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二阶精度,同时利用von Neumann方法证明了 CN
小颗粒的光散射研究有着漫长而有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古代人们对彩虹、天空颜色的好奇与探究。时至今日,这一研究领域仍在为人们带来惊喜,包括新颖的物理现象如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以及一些令人兴奋的理论与实验进展如光学纳米天线、Fano共振等。这些研究促生了小颗粒光散射在生物传感、光电子及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型应用。另一方面,现代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包括“自上而下”的微纳加工方法以及“自下而上”的各类自组装技
目前国内外都面临着严重的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其中以氯化溶剂为主的重质非水相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DNAPL)污染物以降解难,毒性大等特点引起了广泛重视。一旦渗入地下介质中,DNAPL将成为长期污染源并缓慢向下游释放溶解相污染物从而危害地下水环境与人体健康。而DNAPL溶出污染物的质量通量主要受控于污染源区结构(即含水层中DNAPL饱和度SN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