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生产性能及对土壤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3年、4年、6年、8年、12年、14年、18年、26年紫花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以麦田、荒地为对照,系统研究了0-10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生长年限对苜蓿生物学特性、生产力动态、需水规律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苜蓿产量与植物学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表明,苜蓿各植物学性状与生物产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株高与节间长、株高与单茎重、株高与产量、节间数与分枝数、茎粗与单茎重达极显著正相关。3年、4年、6年、8年苜蓿构成产量的植物学性状突出,具有丰产的潜力;苜蓿生长超过8年,构成生物产量的植物学性状衰退,表现为节数少、节间短,植株矮小,单株分枝能力差,枝条数锐减,草地开始衰败;苜蓿生长至18年,草地衰败严重,构成生物产量的植物学性状最差。2006年、2007年两年的产量结果表明,在苜蓿生长的前6年,属于产量递增期,当苜蓿生长超过6年,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根系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苜蓿生长年限越长,根系生物量越大。26年苜蓿根系生物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余所有年限,6年、8年、12年、14年、18年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它们极显著地高于3年、4年。2.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株高生长进程呈“S”型曲线增长。生长年限为3年、4年、6年、8年、12年、14年的苜蓿,在6月30日左右进入株高旺盛生长期,7月底结束旺盛生长期,最快生长期持续一个月左右;苜蓿生长超过14年,株高旺盛生长期提前至6月18日-19日,最快生长期持续时间延长。从不同生长年限看,日生长速率最快的是6年苜蓿,为2.021cm/d,3年、4年、8年苜蓿株高生长速度也较快,超过1.55cm/d,苜蓿生长超过14年(含14年),株高生长速度低于0.85cm/d。3.相关分析表明,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33**、0.8223**、0.8361**,P<0.01),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r=0.6613*,P<0.05),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125**,P<0.01),与其它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蒸腾速率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61**)、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r=0.6486*)、与大气温度有较高的正相关(r=0.5316),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399**)。对Pn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其次是叶绿素相对含量(Chl)、气孔导度(Gs)、田间CO2浓度(Ca)、蒸腾速率(Tr)、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与饱和蒸汽压差(VPD)。对蒸腾速率(Tr)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田间CO2浓度(Ca),其次是叶绿素相对含量(Chl)、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气孔导度(Gs)、大气相对湿度(RH)与饱和蒸汽压差(VPD)。4.在所有生长年限中,6年苜蓿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表明苜蓿在第6年生长健壮,光合性能强,具有丰产的潜力。而26年苜蓿的净光合速率高于18年苜蓿,表明随着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恢复,苜蓿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开有所恢复,但恢复较慢。因此,从苜蓿的净光合速率看,苜蓿的最佳利用期为6年。苜蓿叶片Ci的日平均值的大小表明,生长年限低于8年(含8年),表现出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Ci逐渐升高,苜蓿生长超过8年,Ci逐渐降低。说明3-8年生苜蓿,保持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苜蓿生长超过8年,胞间CO2浓度迅速下降,当苜蓿生长至18年,胞间CO2浓度已降低很多,进一步影响到苜蓿的光合作用。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苜蓿的适宜利用期不宜超过8年。5.苜蓿草地0-1000cm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过程可分为四个层次:(1)0-40cm为土壤水分剧变层次。该层受降水、温度等外部水热条件的影响强烈,干湿变化剧烈,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影响最大,土壤含水量变动于6.97-13.05%;(2)40-100cm为活跃层。该层土壤水分变化较上层减弱,主要受蒸发、降水及苜蓿耗水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动于11.93-16.32%;(3)100-300cm为次活跃层。主要受苜蓿耗水的影响,土壤水分变化明显减弱,土壤含水量变动于9.76-13.41%;(4)300-1000cm为相对稳定层。该层水分变化相对稳定,土壤含水量变动于11.19-14.81%。6.根据试验区土壤凋萎湿度及苜蓿草地土壤水分状况,本研究认为土壤含水量低于11%,即视为形成干层,其下限为凋萎湿度(7%),并把土壤干层划分为三个等级:轻度干层(9%-11%)、中度干层(7%-9%)、重度干层(<7%)。在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及发生的程度不同。麦田通体没有出现干层;荒地和苜蓿草地均出现土壤干层,荒地及生长年限低于8年(含8年)的苜蓿草地,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超过8年,出现中度干层。4年、6年苜蓿草地由于生长年限较短,对土壤水分消耗相对少,在250-300cm、300-350cm土层分别出现轻度干层(土壤含水量为10.23-10.86 %);生长年限为8年的苜蓿草地在250cm土层,接近中度干层(土壤含水量为9.83%);生长年限超过8年,苜蓿草地出现中度干层:12年苜蓿草地在200-250cm土层,18年、26年在250-3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低于9%,出现中度干层。紫花苜蓿生长超过一定年限,种群发生衰败,土壤含水量有一定恢复,但受土壤水分过耗和降水量较少的影响,恢复速度较慢,年均恢复1.49%。生长18年、26年的苜蓿已进入衰败期,生物量锐减,对土壤水分利用强度虽然逐步减少,但也只能使土壤上层的水分得到恢复,而深层土壤水分仍然难以恢复,深层土壤通体呈现干化。麦田、荒地、3年、4年、6年、8年苜蓿草地,对土壤水分环境不会产生大的影响;12年、18年、26年苜蓿草地,对土壤水分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7.根据0-1000cm土层水分含量变化情况,把8种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分为3组,3年、4年、6年苜蓿草地为第一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84%、14.22%、13.85%,土壤水分条件最好,土壤供水力强;8年苜蓿草地为第二组,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土壤含水量为12.98%;12年、14年、18年、26年苜蓿草地为第三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1.25%、11.22%、10.27%、10.76%,土壤水分条件最差。8.从产量动态指数可以看出,紫花苜蓿生长超过一定年限,种群发生衰败。苜蓿生长超过6年,产量开始下降,超过8年,生长发生衰退,当苜蓿生长至18年,生长严重衰败。从产量波动区域(Fr)与平均产量(Ya)的差值可以看出,在苜蓿生长的前期(1-6年),产量表现相对稳定;苜蓿生长的中后期(生长超过6年),产量波动剧烈。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水分利用效率降低。4年、6年、8年苜蓿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超过50kg.mm-1.hm-2,苜蓿生长至12年、14年,水分利用效率为20kg.mm-1.hm-2左右,苜蓿生长超过18年,水分利用效率只有15kg.mm-1.hm-2左右。苜蓿干草产量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8695**)。表明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苜蓿产量的主要因子,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苜蓿生产效率的发挥。9.苜蓿种植年限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土壤孔隙度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苜蓿连续种植18年后,土壤容重逐渐变小。有机碳与全氮、有机碳与碱解氮、全氮与碱解氮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4、0.9262、0.9968,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必然导致全氮、碱解氮的提高,这为苜蓿草田管理,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全磷含量表现出在土壤深层的聚集作用。苜蓿生长超过一定年限,根系活力下降,生物量减少,进入衰败期,对土壤氮素利用强度减少,土壤氮素有一定恢复,但受土壤氮素累计消耗的影响,恢复速度较慢,只能使土壤上层的氮素逐步得到恢复,而深层土壤氮素难以恢复。苜蓿生长6年以后,应对苜蓿草地进行合理施肥,以维持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平衡。10.从苜蓿生产力动态、土壤水分状况、苜蓿草地土壤理化特性以及苜蓿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综合分析,苜蓿最适宜种植的年限为6年,苜蓿种植不宜超过8年。在苜蓿生长6年后,应实施粮草轮作,或对苜蓿草地合理施肥,以恢复土壤水分与养分,持续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
其他文献
探讨不同工艺条件下纳米SiOx粒子在水解胶原、海藻酸钠复合体系中的分散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水解胶原/海藻酸钠/纳米SiOx三元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实验进一步研究了纳米SiOx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际竞争的加剧,印刷业也面临着激烈竞争。传统的印刷物流管理模式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涉及思维方式、运作模式以及技术、管理支持系统等整个印刷物流体系
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戴锦华幻影与突围如果说,八十年代的女性写作犹如涉渡之舟,女性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道的文化努力共同背负着、推进着一场伟大的进军,一次由黑暗艰辛
作为动态影像的艺术 ,电影能够给受众带来比文学强烈得多的直观快感。因此 ,当电影不再谋求基于自身形式特质的自主性 ,并进入传统上为文学独占的表征领域的时候 ,它就带来了
<正>1.品种简介。别名冬苕子、毛野豌豆、冬箭筈豌豆,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长茸毛。主根长1m,侧根很多,根上着生褐色根瘤。茎匍匐,蔓生,细长柔软,一
对复合溶剂提取新疆沙棘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和对沙棘籽油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影响沙棘籽油得率的主要因素:浸出溶剂的选择、复合溶剂体积配比、粉碎度、液固比、浸提温
为探讨胸骨骨折合并脊柱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分析1例胸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表明,胸骨骨折合并脊柱损伤临床上非常少见,多由于
对某固定电站用燃料电池系统在恒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电压和功率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线性衰减,电堆和单体电池的电压衰减速率分别为0.042V/h、0.37mV/h,电堆和辅助
通过对几起氯气泄漏事故案例的分析 ,指出了当前氯气等危险化学物品储存、使用、管理和事故救援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正>我们认为,理想的德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魂唤醒,是一种文化的浸润,无声的熏陶。为此,我校在追求理想德育中始终以"十个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