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福建五一林场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95到97三个年份子代测定林的遗传多样性,揭示了子代测定林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规律以及家系间的遗传变异,并提出了种子园中马尾松遗传改良策略。主要结果如下: 1.从火炬松(Pinus taeda)、辐射松(P.radiata)、欧洲赤松(P.sylvestris)和瑞士五针松(P.cembra)等松属其它树种的15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PR4.6、PTest1、PTest4、PtTX2146、Pr203、RPTest4、RPTest1、RPTest11、PtTX4062九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每个位点检测到的数目4~14个不等,共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alleles),平均每个观察等位基因数达到8个。 2.三个不同年份子代的遗传多样性高低顺序为:97年子代>96年子代>95年子代。分析得出这跟种子园母树的开花情况有关,建园无性系间的生理成熟度不同而开花状况各异,花粉配子类型由少增多,造成了95年到97年这三个年份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上升趋势。 3.不同年份间子代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105,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群体之内,不同年份群体之间的变异极少;同时发现子代家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708,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家系之内。基因流的值为3.2817,表明家系间的基因交流比较频繁。异交、风媒传粉等特点可能是家系之间遗传分化小的原因。 4.在群体水平,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208,明显高于期望杂合度(He)为0.4786;固定指数(F)为-0.1085;三个不同年份的子代群体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材料有关,该子代测定林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较强的选择压力(如从胚到苗过程中的自然选择,苗木出圃以及成林后的去劣疏伐等人工选择),被淘汰的个体可能是一些纯合位点较多的个体,从而提高子代测定林群体的杂合度。 5.每个群体都存在显著连锁不平衡,显著连锁不平衡位点对在各个群体中不相同。由D2ST>D2IS,D′2IS>D′2ST,推断出连锁不平衡主要是一些诸如随机漂变等随机因素引起的。 针对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不同年份的子代群体内及子代的家系内,在进行马尾松遗传改良时,应着重于群体内优良家系选择和家系内优良单株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