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信息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其质量也备受关注。投资者期望财务报告能提供高质量的、对决策有用的盈余信息,而盈余信息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准则的质量水平。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为了增进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和可理解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正式建立,使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新准则对旧准则的很多方面进行了调整,其中《新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更是有了原则性的变化,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与旧准则相比,新债务重组准则对债务重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二是将债务重组收益由资本公积计入当期损益。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利润表,将会对债务人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对于这种变化,资本市场反应如何?新债务重组准则是否提供了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无疑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实证研究才能作出解答。文章在有关债务重组和价值相关性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对债务重组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做了分析。在详细解释价值相关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假设,并通过模型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虽然债务重组收益属于典型的非经常性损益,但在资本市场上债务重组收益信息仍然具有价值相关性,即信息含量;(2)我国资本市场能够区分营业利润与债务重组收益,并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而赋予不同的估值;(3)将债务重组收益由资本公积改计入当期损益,提高了债务重组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即计入损益的重组收益相对于计入资本公积的重组收益具有信息增量;(4)债务重组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但不具有及时性,与年度内的股价变化不相关。最后提出了文章的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的具体会计准则;第二,建立实施公允价值的良好环境;第三,对于市场监管机构而言,应积极采用市场导向的监管体制,提高市场的监管水平和效率;第四,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第五,积极培育和严格规范审计市场;第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七,提高投资者的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文章的创新点一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选取与企业关系较为密切、修改较为明显的债务重组准则为突破口,从一个侧面来检验新准则的执行效果;二是利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债务重组准则,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分析资本市场对债务重组收益信息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