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二期翻修术被认为是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的金标准。但也有文献报道一期翻修术的中期随访效果良好。本文旨在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二者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1966年1月至2010年7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10年7月),Google Scholar(1966年1月至2010年7月),维普资讯(1989年至2011年)和CNKI(1979年至2011年)等数据库中关于翻修术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42篇,其中一期翻修术184例,二期翻修术1168例;由于缺乏前瞻随机对照研究且各文献异质性很大,无法行META分析,故仅做描叙性系统评价。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2-122月。一期翻修术成功率为73%-100%,而二期翻修术成功率为82%-100%。尽管随访时间较短,但使用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的病例术后再感染率最低,使用关节型间隔器文献报道的膝关节活动度最高;此外未发现临床效果与随访时间,翻修类型及间隔器类型之间的联系。一期翻修术与二期翻修术二者间临床结果(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活动度)并无差异。结论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效果较好;关节型间隔器有可能进一步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一期翻修术的疗效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持。[背景与目的]Tsukayam分型已广泛应用于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分型(四期),尤其是对于决定是否保留原有假体有重大意义。我们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995年-2011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并随访,了解感染分型,感染治疗策略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995年-2011年期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28例,包括于我院行初次置换后感染患者23例,于外院行初次置换后出现感染患者5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初次TKA手术病因、手术方式,初次或翻修假体类型、细菌学数据、间隔期、抗生素使用情况、治疗方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按照Tsukayam分型将感染进行分期;疗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患膝疼痛评分(VAS)、患膝活动度(ROM)、HSS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48.3个月(2月-120月),5例失访,记录失访原因;[结果]回顾分析全膝置换术后感染患者28例,平均感染出现时间为术后24.3个月(术后1周-术后10年)。其中Ⅰ型感染2例,Ⅱ型感染5例;Ⅲ型感染1例;Ⅳ型感染20例;6例患者接受单纯抗生素治疗,成功2例,成功率25%;8例患者接受保留假体清创术,成功2例。6例患者行一期翻修术,无感染复发。13例患者行二期翻修术,2例感染复发,1例新发感染。2例患者因感染无法控制行关节融合术。2例Ⅰ型(100%),2例急性浅表型(100%),1例急性深部型(33%),1例急性血源性感染(100%),18例Ⅳ型(90%)感染治疗获得成功。二期翻修术后包括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显著。随访结果较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于一期翻修病例数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Tsukayam分型对于指导TKA术后感染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效果较好;一期翻修术的作用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持。对慢性感染病例不建议行保留假体的清创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