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中的“日常作文评价”仅指对高中生日常作文训练的阶段性成果--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不包括对考试作文、竞赛作文以及作文训练过程中的片段作文的评价。作为作文教学的反馈环节,“日常作文评价”不仅是对写作训练的把关和验收,更是学生对自身作文能力再认识与再提高的过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市高中“日常作文评价”方式及实效性的抽样调查,发现目前高中“日常作文评价”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探索出相应改进策略,既为一线语文教师改进“日常作文评价”方式、提高高中“日常作文评价”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作文评价理论。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北京市高一、高二年级的部分语文教师和学生: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宣武区、朝阳区和门头沟区六个城区中类别不同的八所学校。其中,做过深入访谈的教师和学生分别为16名和21名;有效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分别为64份和1042份。通过调查了解到,高中生对现行“日常作文评价”方式的满意程度不容乐观:无论在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性”方面,还是在评价主体的确定、评价媒介/途径的选择等方面,教师的实际所做都与学生的相关心理期望存在较大差异;最让人震撼是,仅有8%的高中生会经常在作文评价的基础上,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现行“日常作文评价”难以满足高中生渴望快速得到评价结果、快速提高作文成绩的心理期待;第二,教师在选用作文评价方式时常常“一厢情愿”:不仅在评价前缺少合理的选择,而且在评价后也很少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第三,由于懒于修改或没时间修改,高中生很少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本研究提出了如下的策略:第一,评有准备,认识高中“日常作文评价”的独特性;第二,目中有人,实施“及时性”评价和“针对性”评价,满足高中生积极的心理期待;第三,评有理性,教师要善于根据自身特长、高中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生作文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作文评价方式;第四,评有提升,教师要做好评价后的引导、督促和帮助工作,给予高中生再次修改作文的动力和能力;第五,评有保障,有关部门要创设条件,使语文教师有时间、有勇气、有能力改进作文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