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实验,对雷丸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成分分离和鉴定,探究雷丸对不同细胞的毒活性,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RP-18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对雷丸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对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结构使用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做进一步确定。2.运用MTT法筛选雷丸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对多个肿瘤细胞株(HGC-27、A549、SMMC-7721、MCF-7、HCT-116、Hela)及正常细胞株(LO2)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筛选对雷丸乙酸乙酯部分敏感的细胞株。3.使用MTT法评价雷丸中分离得到单体成分对HGC-27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使用Hoechst 33342染色并通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对HGC-27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 3表达的影响。结果:1.雷丸提取物化学成分分离从雷丸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其中包括3个新的甾体化合物(22E,24R)-9α,11α-epoxyergosta-7,22-diene-3β,5α,6α-triol(1*)、(22E,24R)-9α,15α-dihydroxyergosta-4,6,8(14),22-tetraene-3-one(2*)、(22E,24R)-ergosta-7,9(11),22-triene-3β,5β,6α-triol(3*)。2.雷丸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雷丸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能够不同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株HGC-27、A549、SMMC-7721、MCF-7、HCT-116的增殖,所有细胞中人胃癌细胞HGC-27对药物敏感性最高,IC50值为33.41μg/mL;未显示出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作用;对正常肝细胞LO2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HGC-27和A549的MTT实验对雷丸中所得甾体类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分析,发现了一定的构-效关系。3,5,6-三氧化-Δ7-麦角甾醇类型中,OH-6的构型和醚化对细胞毒性具有显著的影响;OH-3的乙酰化可提高细胞毒活性。3,5,6,7-四氧化麦角甾醇中,Δ8(14)的存在虽然对细胞毒性没有显著影响,但Δ8(14)的环氧化会显著降低化合物的抑制作用。所有化合物中,(3β,5α,6β,22E)-6-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5-二醇(10)对HGC-27细胞株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达4.17±0.48μM;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0作用细胞24小时后,使用Hoechst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3μM浓度下HGC-27细胞核皱缩,染色质密集,6μM浓度下出现凋亡小体;免疫印迹法的结果显示,化合物10对凋亡蛋白pro-Caspase 3的表达下调,对Bcl-2及Bax蛋白无明显影响。结论:1.在雷丸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主要分离得到甾体类化合物,其中包括3个新的甾体。2.雷丸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不同细胞敏感性不同,其中人胃癌细胞株HGC-27最敏感。雷丸中甾体类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表明,此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有一定的构效关系。3.雷丸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0对HGC-27细胞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产生凋亡小体,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其能降低细胞中pro-Caspase 3的蛋白表达,可能与调控Caspase 3诱导细胞凋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