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鉴定实证研究

来源 :郝若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n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迹不同于指纹、DNA、工具痕迹等物证,没有可以参照的理化标准,而其理论和实践本身也具有浓郁的经验色彩,因此在法律和科学界备受争议。笔迹鉴定是司法鉴定领域文书鉴定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类,需要对动态变化及其相应的规律、依据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运用。摹仿笔迹的鉴定相比于正常笔迹难度增加了,而练习摹仿笔迹、尤其是高水平练习摹仿笔迹的鉴定则是现代签名笔迹鉴定的重点和难点。实践中,当伪造者摹仿伪造的笔迹被鉴定人以科学证据的形式确定为“真”时,或者把正常书写的字迹确定为摹仿笔迹时,不仅亵渎了笔迹鉴定技术的科学性,而且可能使诉讼裁判陷入困境,甚至产生错误裁判的结果。同时,这也使得受害当事人陷入名誉、权利受损的境地,从而引发诉讼的不安定以及新的纷争,因而摹仿笔迹是各种伪装笔迹中社会危害程度最大的,是鉴定人必须小心谨慎进行识别的问题。在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时代,摹仿伪造笔迹,尤其是签名笔迹的方法有限,主要采取临摹、套摹、记忆摹仿等较为陈旧的方法,加之摹仿水平低下、摹仿特点明显,鉴定人较容易正确识别。然而,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笔迹鉴定技术知识的公开、网络获取笔迹鉴定信息的便捷,当下的司法鉴定实务中出现了熟悉笔迹鉴定知识的不法之徒借摹仿伪造笔迹谋利的现象,高水平练习摹仿笔迹成为笔迹鉴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书写人以往的书写技能及书写习惯是通过书写练习形成的,而练习摹仿与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形成机制是一致的,因而通过摹仿书写练习能够形成新的、与摹仿对象字迹高度相似的书写技能及书写习惯。这种基于特定摹仿对象练习形成的相似性增加了笔迹鉴定的难度,易导致鉴定失误。由于练习摹仿已经形成了与被摹仿字迹趋于“同质化”的书写技能,因而摹仿笔迹运笔自然、摹仿征象不明显、大部分笔迹特征与被摹仿的字迹相同,这给笔迹鉴定提出了新的挑战。摹仿笔迹的效果如何,一方面取决于摹仿对象字迹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摹仿人摹仿能力的高低以及摹仿练习的强度。在一般情况下,系统的以某个案件关系人的笔迹进行摹仿的极为罕见,而多数情况下是以制作文书所需的特定字迹为摹样,尤其是签名。因此,从摹仿人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构成来看,练习摹仿并没有全面的改变原有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而仅仅是增加了一种书写习惯的样式。练习摹仿人因练习摹仿对象字迹特定性使得所形成的书写技能具有局限性,当对象字迹复杂、细小动作不易辨识,属于低水平字迹或者生理、病理影响变化字迹等情形时,练习摹仿的难度增加,摹仿的相似程度也相应的降低。在摹仿者与摹仿对象的书写技能水平之间存在适配与冲突的矛盾,当摹仿者与摹仿对象的书写技能在中高水平适配时,摹仿效果较容易达成,而相反则不易达成摹仿效果。通常,书写技能水平高的书写人摹仿书写技能水平高或中等的书写人的字迹,较易达成摹仿效果,而摹仿书写技能水平低的书写人的字迹则不易达成摹仿效果;书写技能水平中等的书写人摹仿书写水平高和低的书写人的字迹均不易达成摹仿效果。书写技能水平低的书写人摹仿书写水平高或中等的书写人的字迹极难达成摹仿效果,且摹仿同水平的书写人的字迹效果也相对较差。由此,从理论和实践来看,高水平的练习摹仿笔迹是指书写技能水平高的人练习摹仿书写水平高或中等的书写人的字迹,这类摹仿字迹对鉴定人的“欺骗性”最大,而其它的练习摹仿字迹的“欺骗性”则较小。签名笔迹是现代笔迹鉴定的主要对象,因签名的字数少,容易被摹仿人获得,且签名的证据价值高,因而成为练习摹仿的主要对象。因此,对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练习摹仿签名笔迹中存在的摹仿征象,系统识别笔迹特征异同的表现规律,综合评断笔迹特征的鉴定价值,有利于为鉴定人鉴定该类笔迹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提高鉴定意见的准确性。本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全文共计五万余字。第一个部分是梳理部分。介绍了我国摹仿笔迹鉴定的理论发展过程,从古代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鉴定技术及方法到现在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笔迹鉴定理论体系,且不断与新兴的科技理论相结合;探讨了机器人摹仿、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及少量字迹练习摹仿、笔迹特征量化与贝叶斯理论运用等摹仿笔迹鉴定中的新情况。第二个部分是基础理论部分。首先阐释了练习摹仿签名笔迹的概念,论述了书写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其次,分析了练习摹仿签名笔迹的形成机制;再次,将练习摹仿签名笔迹分为一般性练习摹仿签名笔迹与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并分别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制约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的因素。通过上述内容,形成对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全面的了解。第三个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是本文的重难点。在实验研究部分,通过分析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特征的价值,对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的特征稳定与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在典型案例分析研究部分,运用实验部分得出的笔迹特征稳定与变化规律对一起典型的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案件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鉴定意见相辅相成,增强了将本实验结论应用于鉴定实务中的可行性。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丰富了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鉴定的理论基础。第四个部分是方法要点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首先,阐述了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的识别;其次,介绍了检材签名笔迹摹仿征象的分析确定;再次,探讨了完善样本可比条件、充分把握样本笔迹特征应注意的问题;第四,提出比较检材、样本签名笔迹特征异同的方法;第五,对符合点与差异点的综合评断以及对符合点与差异点的价值分析;最后,依据鉴定条件、作出鉴定意见。通过上述内容,期望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练习摹仿签名笔迹鉴定的相关理论,为笔迹鉴定实务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尼克拉斯·卢曼(1927—1998),德国当代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因其理论建构的宏大性而被誉为“社会学界的黑格尔”。卢曼法社会学理论建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功能——结构主义法律理论阶段,后期是自创生系统法律理论阶段,但其理论始终都在回应社会秩序何以可能问题。虽然国内对卢曼的法社会学理论研究已经非常火热,但是却极少以社会秩序何以可能问题的内在逻辑为主题进行探究,鉴于此,本文尝试对其进行探析。
学位
弑母案件在全球范围内时有发生,该类案件往往性质极其恶劣、严重违背人伦道德,扰乱社会秩序。该类案件在引起人们关注与深思同时,犯罪人复杂的犯罪心理与费解的犯罪动机更是对侦查工作造成一定阻碍。在论文主要内容上,本文针对该类案件发生现状,梳理国内外弑母案件所呈现的犯罪特征,从深层心理学视角探讨弑母行为背后复杂的犯罪动机,结合实际案例剖析犯罪人心理轨迹,旨在为今后本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引入新视角、新观点,为明确
学位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近2年以来,各国政府为遏制新冠大流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全球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改变也以各种方式对新型毒品犯罪市场的生产、贩运、消费等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随着管制措施或改变或取消,毒品犯罪也随之出现不同反应,新型毒品种类更迭更加迅速、种类更加繁多。《2021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毒品市场和毒品犯罪对新冠疫情影响的适应力非常强,只经过前期短暂混乱后
学位
犯罪痕迹中隐含着大量有关犯罪的信息,解读和分析这些痕迹信息能够寻找和发现嫌疑目标、分析和确定犯罪证据链,最终达到侦查破案与进行刑事诉讼的目的。犯罪痕迹信息网络互联已经是刑事侦查工作信息化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随着DNA数据库、指纹信息库、足迹库和枪弹痕迹信息库等现代犯罪痕迹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建立,侦查部门的基础建设与侦查技术进一步升级。然而,仅仅依靠联网式的信息化侦查已经无法适应如今侦查实践的需要。
学位
随着中央政法委打造“网宣铁军”总体布局的落实,政法新媒体队伍在网络中不断发展壮大,以视频社交媒体为主的网络平台涌现了一批以“民警”“交警”“边检警察”“退伍军人”“法医”“法律老师”等为运营者的自媒体。其中,大漠叔叔通过游戏化的传播方式,使账号运营充满“年轻化”特色,在B站年轻群体中影响广泛。在大漠叔叔的传播案例中,政法领域的自媒体与视频社交平台的年轻群体特质完美契合,形成良好的传播关系,而政法自
学位
长期以来,笔迹鉴定主要是依靠鉴定人的专业和经验。鉴定意见则是鉴定人按照内心确信程度,给出基于特征相似性比较的可能性等级判断。这种依据文字描述来表达笔迹鉴定结果的定性表述模式,虽然简单易于理解,但却因主观性较强而不断受到外界质疑。随着国际上对法庭科学证据准确性、可靠性、客观性等科学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推进主观性较强的鉴定意见数据化、客观化已成为司法鉴定表述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基于似然比的证据评价方式
学位
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运动,缘起于抗美援战争期间,国家于1952年作出的反抗美国细菌战的卫生防疫决策,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并仍在焕发着活力,发挥着作用。爱国卫生运动作为一场利国利民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如何赢取广泛的群众支持与参与,是1952年的党和政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下仍需要思考的问题。透过历史,回顾过往可以发现,《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在1952-1956年爱国卫生运
学位
1912年10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当选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的成立,到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共约15年。北洋政府成立之初,就极为重视宗教方面的管理。从1913年到1927年,北洋政府先后以各种形式出台宗教管理法规,将相关事务的主管机关,宗教庙产,宗教人事,权力救济等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北洋政府时期的宗教管理立法,在吸收近代东西方宗教管理立法的先进成果上,保留了传统社会下对宗教管
学位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在这些庞杂的著作中,包含较多以政治和法权为主题的作品。虽然路德对法权的论述有些许分散,但通过归纳相关文献(尤其是16世纪20年代中晚期文献)的逻辑脉络,我们可以得知他拥有较为明确、连贯的法思想。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并结合路德的神学观来对其法思想加以探析。第一部分简要梳理了路德的生平。通过对其人生轨迹
学位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对于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统筹推进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有机衔接的基本原则为切入点,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进行探索研究,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概括分析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基础理论,从基本概念、基本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点。第二部分阐释了确定党法有机衔接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