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南疆地区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农牧业产地,其农牧兼营的经济特色自古就有。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南疆农牧业发展呈现出延续性与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南疆各地在发展中也表现出地域特色。南疆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历史时期的开发历程中,一些地区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类对当地生态的超载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今天南疆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通过对历史时期南疆农牧业发展历程和生产布局的研究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因势利导,合理开发,为当今南疆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一是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现状、特色与创新等。第二部分论述了南疆的地理位置与农牧业发展的光热和水资源两大自然条件的分布和特征。第三部分通过勾稽和梳理正史文献、出土文献、游记资料和考古文物等资料,对南疆从史前到清末的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长时段的研究。第四部分主要依据各种文献和考古实物对南疆历史时期的畜牧业进行了论述,探究了南疆畜牧业存在民间畜牧和官方畜牧两种形式,家庭畜牧和山间游牧两种不同饲养方式,认为畜牧业是南疆经济中重要的补充和组成部分。第五部分通过资料分析对南疆农作物的种植和分布作了探究,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影响分布的因素。总体看,在清代以前,南疆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高粱、黍、豆、麦和稻等。此后,小麦、玉米和水稻等高产作物种植逐渐扩大,而粟、高粱、黍等作物的种植则减少。地处亚洲腹地和东西农业起源交汇之地的南疆,其农作物也是兼有东西两大农业起源的物种。南疆独特的气候条件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瓜果经济。第六部分则分别对南疆主要畜种的分布作了论述。第七部分则对了干热风、洪水、大雪、干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作了具体分析。最后部分论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认为历史时期人民对农田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灌溉方式导致了耕地次生盐碱的产生,致使农田逐渐盐碱化;在生态脆弱地区的高强度开发、轮耕撂荒的耕作方式和巨大的人口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平衡,从而促使了沙漠化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