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OT项目本质上是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民间机构之间达成特许权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民间机构授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项公共基础设施,并在建成后对其进行管理和经营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在特许期间,项目公司可对使用该公共设施用户收取费用,以收回对该项目项目建设、经营以及维护阶段投入的资金,并获取一定的利润。BOT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指政府通过合约的方式授予项目投资者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允许其投资建设并经营该项目。并准许其通过收取过路费或沿线服务区提供其他增值服务的方式以偿还其投资时的贷款,并取得一定的利润。待约定的特许经营权到期后,将该BOT项目的高速公路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以BOT模式进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在我国正处在大力推广期内。开始至今,政府部门都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主导方,BOT项目的运转和实施完全是一种商业化行为,要突显投资人的利益和目标,在实施期间既要保证投资人的最大利益,也要实现项目的目标。不让目标发生矛盾,怎么认识、改善这种管理模式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自身在BOT公路项目建设中准确定位,强化管理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功效。针对高速公路BOT模式中政府是否能准确定位其自身职能的情况,本文将对现阶段国内高速公路采用BOT模式的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现阶段高速公路BOT模式中政府部门在角色定位方面的不足及原因,最后从政府部门如何督促投资人落实项目资金来源、审核投资人的设计方案、监督投资人招标公平公正、检查投资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等方面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利于BOT模式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顺利推广及应用,有效促进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