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迅速发展、应用广泛,其水平与成果均位居世界前列,因其收益的个人和企业更不计其数。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虽已初具规模但与理想状态仍有差距,先进支付方式蕴含的巨大能量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为继续探知移动支付这片蓝海,作者认为有必要对移动支付的接受与推广进行深挖,其中用户行为应该是研究重点。本文立足于用户行为,结合感知风险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理论探究移动支付的感知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过程主要包括建立模型、收集问卷、实证分析和结果讨论:首先依据感知风险理论,提出了移动支付用户的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然后通过结构化问卷收集用户感知信息,再利用SPSS.24及AMOS.23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最后结合行为金融学对结果进行讨论。本文建立的移动支付感知风险维度包括:财务风险、隐私风险、功能风险、服务风险、社会风险、法律合规风险与技术风险,影响因素包括用户的个人因素、平台因素、制度因素与社会因素,其中平台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是潜变量,个人因素是调节变量。模型假设包括:平台因素影响财务风险、技术风险、功能风险、服务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制度因素影响功能风险、法律合规风险、隐私风险、社会风险;环境因素影响社会风险、技术风险;个人因素作为调节变量,可能以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使用频率、使用意愿、风险偏好作为区分对假设产生影响。本文在对收集到的493份问卷进行研究后发现:用户对产品缺乏使用服务、服务不能满足需求这一风险感知最强烈;平台因素对用户的感知财务风险、服务风险和技术风险的影响为正向显著;制度因素对用户的感知隐私风险和感知社会风险的影响为正向显著;环境因素对用户感知技术风险与感知社会风险的影响为负向显著;以性别、年龄、职业、使用频率能够显著地区分不同感知风险影响路径的用户群。据此本文建议引导用户高效利用服务功能,针对性改进客服服务;持续打造平台声誉与承担公益责任,同时平台推广活动不过分脱离平台属性;加强对移动金融的立法,规范信息披露,丰富监管手段;推动技术进步,发挥环境因素的有利影响;以性别、年龄、职业和使用频率作为对用户进行区分,实行精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