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行为金融学的引介在国内形成一大热点。现状是理论介绍和研究众多,但运用该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进行实证研究的却寥寥无几。笔者愿意做一个开路者,进行一些初步的尝试。 2002年,笔者曾做过有关中国股市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初步研究,这个研究与国内大多数研究一样,着眼国内股市的制度性缺陷,而没有从投资者本身去加以考量。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研究国内股市投资者的过度交易和过度自信心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为此,笔者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试图借鉴有关过度自信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有关中外投资者对风险认知的差异研究来探讨中国股市一直存在的过度交易即高换手率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最终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处于集体主义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投资者由于可获得亲朋好友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而更倾向于过度自信;二是中国股市投资者普遍股龄短、经验少、风险意识较弱,在投资心理上显得不够稳定和理性,容易过度自信;三是与保守而谨慎的女性相比,男性投资者更加过度自信,由于他们在中国股市占有多数,因而主导了中国股市的整体行为风格——过度交易。 如果说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仅仅是“解释世界”的话,那么,对传统理性提出挑战的行为金融学理论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改变世界”的工具?或者说对于习惯于用模型和数据分析股市的研究者来说,新的行为金融理论是否能改进我们目前的分析手段?在文中第二部分,笔者对这个问题做了回应。即以上市首日开盘价预测模型为例,在模型中引入的变量考虑了投资者对新股认知的心理因素,从而大大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这不仅为我们预测股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也为所有试图解释和预测中国股市中股非理性与有限理性: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实证研究价变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