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学思想视域下的美德教育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人学思想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人与自然关系以外更为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使得马克思人学思想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的人学思想。马克思人学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核心在于人的本质观,包括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马克思人学思想以人的需要为内在动力和出发点,通过实践的方式和手段,实现人之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教育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对象性活动,立足于人的现实需要,通过学习、交往等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教育对象各方面的提升和完善,最终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美德代表着善、卓越、优秀的德性和品质,美德教育就是引导人们追求卓越和至善,实现人性提升与完善的教育。根据人之美德的形成规律,美德教育需要引导受教育者形成关于美德的认识,加之情感动机的培养和足够的实践训练,才能使美德品质转化为稳定持久的能力和行为,实现知行合一。当前我国的美德教育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等方面与人之美德的形成规律存在矛盾之处,因而面临严峻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美德教育中个体主体性的缺失,美德教育中实践性的失落,美德教育外在环境因素的变迁。因此,当前的美德教育难以满足现代人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未能取得明显的教育实效。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并受到重视。人的思想状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呼唤美德教育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实现美德教育的人性化转向与创新。马克思人学思想指导美德教育关注现实的社会的人,从人的需要和期待出发,通过学习、交往等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的内在德性与品质,实现人性的提升与灵魂的充实。在马克思人学思想视域下,美德教育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生活化原则,重塑美德教育的三维目标,凝聚美德教育的育人合力,变革美德教育的话语体系,从而实现美德教育的人学转向与创新,为我国美德教育的实践走出困境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
其他文献
主蒸汽温度是锅炉运行中的主要参数,它的高低直接影响锅炉安全稳定运行.该文介绍了用KMM可编程序调节器对主蒸汽温度系统进行自动调节.首先介绍了过热蒸汽温度调节系统的组成
在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其在不同的生存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体验,存在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新时代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采用恰当
本文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对校企共建信息安全实验室的介绍,从实验平台建设、实验体系共建、实验系统开发、培训及认证服务等多方面阐述校企共建方式对学校信息安全
受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刘锡鸿和倭仁、李鸿藻等晚清守旧派守旧的历史根源和共性原因,个人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所受教育以及攀援守旧派等因素的影响是刘锡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