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特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危害严重,5岁以下儿童为发病的主要人群。目前手足口病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其传播机制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对手足口病的疫苗或特效治疗药物的研制尚未成功,其防控仍缺乏针对性措施。深入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对于做好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和趋势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与疾病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研究报道,21世纪末地球表面温度将升高1.1-6.4℃,日本学者推测,若全球变暖,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将增加7%-14%。近年来,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就气象与手足口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明气象因素的改变能引起手足口病的发病数的变化,国内广州、石家庄地区也开展了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流行影响的探讨。目前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的暴露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分析气象因子变化与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描述2007-2011年上海市闵行区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为卫生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技术,分析气象因子(气温、湿度)变化与闵行区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为预测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建立疾病早期气象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手足口病发病流行病学特征(时间、空间和人群特征)。运用Excel 2010和PASW 18.0进行资料的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2、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Poisson回归,控制时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季节性趋势、星期几效应、降雨量等混杂因素,拟合时间序列回归模型。首先绘制气温及湿度与手足口病发病数的暴露反应关系,根据关系形状决定以气温及湿度的线性或非线性形式纳入时间序列模型。以前一周平均气温及平均湿度的均值(1ag 06)作为暴露水平,估计气温及湿度的超额风险。3、控制假期效应,观察剔除假期效应情况下,气温对于手足口病发病数的影响。计算单日滞后0、1、2、3、4、5、6、7、8、9、10天的气温效应。应用R 3.0.2软件中的mgcv软件包拟合时间序列模型。结果:1流行特征2007-2011年闵行区累积报告17653例手足口病,重症214例,重症病例发生率、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五年间闵行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自2007年的1303人上升至2011年的5645人,年均增长44.3%。闵行区手足口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5-6月为流行高峰,部分年份呈双峰特征。闵行区各街道及镇均存在手足口病的流行,镇及街道的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镇上升趋势更为明显。手足口病发病病例中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1.57:1)。发病人群主要以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发病总人数的93.18%。自2008年开始,外来人口发病比例逐年增加,2009-2011年以外来人口发病为主,占66%。2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一定条件下,气温与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联。当周平均气温低于23℃时,气温每升高1℃,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3.75%(95%CI:3.31%,4.20%)。在高湿度环境下,发病风险有增加的趋势。湿度每升高1个单位,即每升高1%,发病风险增加1.07%(95%CI:0.63%,1.52%)。高温情况下男童发病风险高于女童,0-3岁幼儿发病风险最高。当气温低于23℃时,气温每升高1℃,男童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3.73%(95%CI:3.28%,4.18%),0-3岁幼儿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3.73%(95%CI,3.30%,4.17%)。控制假期效应下,气温对于手足口病发病数有明显效果。气温效应较稳健,在不同的滞后天数均能发现显著的关系,其中过去一周平均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数之间联系最强。结论:1闵行区手足口病发病呈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的特点。应加强外来人口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散居和幼托儿童为重点关注人群。落实好对5岁及以下儿童的健康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健康宣教工作十分必要。2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关系密切。气温及湿度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预测手足口病发病的指标。本研究成果可提示卫生管理部门,建立疾病早期气象预警系统,从监测—预警—防护多方面着手,从而减少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