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互地带,是水陆相互作用产生的独特生态系统,其演变过程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岸带海洋资源丰富,人为开发活动频繁。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大陆沿海大规模的围垦活动超负荷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导致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研究滨海湿地演变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关系,分析海岸线的变迁过程和围填海进程,有利于沿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决策部门监督管理,对于湿地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3S技术手段,采用MNDWI法、分形维数法、面向对象分类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以环渤海海岸带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17年9个时期遥感影像为主数据源。研究近40年围填海作用下的环渤海滨海湿地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分析岸线和围填海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1980—2017年环渤海滨海湿地变化热点区域为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渤海湾和辽河三角洲。近40年,环渤海滨海区域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66%,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62.6%,以盐田、养殖池面积增加为主,主要由沼泽、滩涂转出。滨海湿地演变趋势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演变,人工湿地向非湿地演变,自然湿地人工化。(2)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环渤海滨海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均衡化,优势景观类型在研究区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各景观类型均匀分布,景观异质性降低。(3)1980-2017年环渤海海岸线重点变化区域包括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顶部、普兰店湾等地区。岸线长度增加了1159.9km,分形维数持续增加,岸线呈曲折化。其中,人工岸线增长了1977.9km,自然岸线减少了80%。(4)1980-2017年环渤海围填海面积增加了1988.5km~2。包含建筑用地、盐田、养殖池、农用地和待利用地5种主要类型,农用地减少,建筑用地逐渐占据优势地位。(5)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和经济因素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沿海湿地的演变过程,农田开垦、城镇建设和围海养殖等人类活动是滨海湿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力。(6)围填海活动与岸线长度变化呈显著线性关系。围填海的演变进程影响了岸线长度及属性等特征的变化。围海养殖、晒盐、农田开垦、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等人类活动是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