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病主要通过黏膜和胎盘传播,已成为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危害严重人畜的寄生虫病,尚无理想的防治药物,研究和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弓形虫感染的上佳策略。目前,人们正在努力寻找能产生最佳效果的疫苗接种途径,黏膜免疫是近年来倍受重视的免疫途径之一,其中鼻黏膜免疫的效果可能最佳。本研究通过鼻内免疫BALB/c小鼠模型,检测黏膜和系统免疫指标,评价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的抗弓形虫感染保护作用,探讨其诱导的黏膜和系统保护性免疫的作用机制。将6~8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PBS组、20μg TSo组、500u IFN-γ组及20μg TSo+500u IFN-γ组,每组25只。双鼻孔滴鼻免疫(10μl/鼻孔),免疫2次,间隔2w。末次免疫后第10天,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小鼠,分别于攻击后第7、10、13、16、19天处死。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小肠液及粪便IgA含量;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脾CD4+、CD8+T细胞亚群;计数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弓形虫攻击免疫小鼠后,TSo+IFN-γ组血清、小肠液及粪便IgA含量在各时点均高于其他组,第7、10天TSo+IFN-γ组血清IgA水平显著高于PBS组(P<0.05);第7、13天TSo+IFN-γ组粪便SIgA含量高于PBS组(P<0.05)。攻击后第16、19天TSo+IFN-γ组脾CD4+T细胞比率升高(P<0.05);脾CD8+T细胞第10、13、16、19天呈现出较高水平;CD4+/CD8+比值第10、13天出现倒置。TSo+IFN-γ鼻内免疫可使受攻击小鼠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显著减少,攻击后第13、19天TSo+IFN-γ组脑速殖子数比PBS组分别减少63.92%、58.39%(P<0.05)。上述结果表明,TSo+IFN-γ鼻内免疫可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SIgA,发挥局部抗虫作用;激发小鼠系统免疫反应,提高其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增强脾CD8+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抗弓形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内速殖子计数可作为抗弓形虫感染保护力的一项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