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可感染几乎所有温血动物的单细胞机会致病性原虫,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免疫反应作用下,弓形虫从快速繁殖的速殖子转换为缓慢生长、几乎休眠状态的缓殖子,并形成包囊长期存在于体内,以抵抗不良环境;但当宿主免疫受损或免疫力低下时,如肿瘤患者、AIDS患者等,不良环境被解除,包囊活化,缓殖子转化为速殖子,引起严重弓形虫病,甚至导致死亡。随着艾滋病流行范围的不断扩大,宠物饲养的兴起等,弓形虫病的危害也日渐突出,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速殖子与缓殖子的相互转换是弓形虫机会致病的生物学基础和中心环节。虽经大量和多年的研究,这种转换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探讨速殖子与缓殖子相互转换机制成为目前弓形虫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目前,弓形虫体外诱导转换研究主要集中在速殖子向缓殖子的转化,而缓殖子向速殖子的转化报道的较少。本研究通过在体外培养中加入或去除弓形虫的不良生活因素,构建弓形虫速殖子与缓殖子体外相互转化模型。研究目的:构建弓形虫速殖子与缓殖子体外相互转换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弓形虫病急慢性转换机制打下基础。研究方法:1、常规复苏弓形虫速殖子,在小鼠体内传代,并用纯化的速殖子感染Hel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2、研究外源性压力条件下速殖子向缓殖子的诱导转换,观察碱性pH、高温、CO2饥渴条件下速殖子生的长状态,并分时间点收集培养混合物,提取弓形虫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速殖子期特异性基因SAG1和缓殖子期特异性基因BAG1、BSR4。3、探讨去除外源性压力因素恢复到正常培养条件后,缓殖子的转归,并分时间点收集培养混合物,提取弓形虫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速殖子期特异性基因SAG1和缓殖子期特异性基因BAG1、BSR4。研究结果:1、在43℃条件下细胞迅速崩解难以为虫体生长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在41℃下大部分的细胞可以正常生长且可以快速诱导虫体转化。2、在碱性pH、CO2饥渴、41℃体外培养中诱导虫体,分时间点检测期特异性基因,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BAG1和BSR4mRNA转录水平逐渐提高,SAG1逐渐减少并消失。3.恢复到正常培养条件后,分时间点收集培养混合物,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SAG1mRNA转录水平逐渐提高.结论:成功构建了一个稳定的弓形虫速殖子与缓殖子体外相互转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病急慢性转归机制打下基础。图5副,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