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纱高速非晶合金驱动电机的电磁性能与定子振动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转杯纺纱的革新不断在迭代,作为转杯纺纱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驱动电机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驱动系统性能高低。本文在传统转杯纺纱驱动电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转杯纺纱高速外转子无槽非晶合金驱动电机,并运用理论分析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型非晶合金驱动电机进行结构设计,进而通过电磁场分析与电磁振动分析对设计电机的性能进行研究与验证,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成果如下:(1)根据转杯纺纱驱动系统的要求,结合电机工作环境以及参数要求,对电机本体结构进行设计,确定非晶合金驱动电机总体设计方案。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电磁负荷的确定、气隙长度的选择、极数和槽数的选择、永磁体材料和尺寸的选择、导线选择、定子转子设计等。(2)介绍了仿真软件Ansoft Maxwell的解析基础,并使用该软件在静态、空载瞬态与负载瞬态三种工况下对电机进行电磁仿真分析,以验证电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将其在空载工况与负载工况下的铁心损耗与硅钢电机进行比较,在理论上验证非晶合金电机替代传统硅钢电机的优越性。(3)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仿真分析高速非晶合金驱动电机负载稳态运行时气隙磁密以及电磁力,并将非晶合金驱动电机以及硅钢电机负载稳态运行时径向气隙磁密和径向电磁力进行对比分析,证明非晶合金驱动电机径向气隙磁密以及径向电磁力均大于硅钢电机。(4)非晶合金材料具有硬度高、薄而脆和受机械振动的影响大等特点,因此除了需要关注高速外转子无槽非晶合金驱动电机电磁性能和节能指标,还需要研究其定子振动变形。本课题计算非晶合金定子铁心振动的各阶振型和固有频率范围,并与传统硅钢电机进行对比;采用Ansoft Maxwell与Ansys Workbench的联合仿真对非晶合金定子铁心进行磁固耦合分析,将径向电磁力施加于定子表面,以X,Y,Z方向定子最大加速度以及最大位移为衡量指标,分析了非晶合金定子铁心的电磁振动特性,并将分析结果与传统硅钢电机进行对比,发现在使用两种不同材料时,曲线变化趋势一致。但在相同频率下,非晶电机在各个方向上的形变量和加速度均大于硅钢电机。
其他文献
传统的闭环控制系统一般是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以及被控对象相互连接而成,在此基础之上,人们通过引入网络以实现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了网络化控制系统,网络
为了提高内核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Linux操作系统允许开发者使用内核模块机制来实现他们自己的功能,例如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等,使它们作为以动态地形式加载进内核,从而
电磁谐波活齿传动系统是一种集电磁谐波驱动技术和活齿传动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复合传动系统,它能够产生低速大扭矩的动力输出,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转动惯量小,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等优点;当前该新型传动系统还处在研发阶段,离实际投产应用还有些距离;当前的一些研究主要是对传动系统进行静力分析、磁场分析以及疲劳分析和动力学分析,而对该传动系统的控制策略的相关研究比较少,本文旨在对该传动系统进行控制策略的研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和电子封装技术的进步,对互联焊点的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新型耐高温无铅钎料已经成为目前功率器件封装领域的迫切需求。本文主要以适合功率器件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大容量和高速率数据传输能力的需求推动了毫米波通信技术研究的发展。在传播特性方面,相较于6 GHz以下频段,毫米波的短波长与部分物体表面的起伏高度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对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尤其是生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每天能够产生亿量级的数据,从海量数据构成的网络中发掘有意义的规律和信息成为热点之一。通过用连续低维向量表示网络可以更有效的分析和挖掘网络,捕
火灾烟雾检测方法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现有火灾探测器抗干扰能力差和视频探测的拍摄盲区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i Fi网络信道状态信息的火灾烟雾检测方法
MgO与MgAl_2O_4是Al-Mg合金冶炼过程中常见的氧化物夹杂。由于MgO与MgAl_2O_4同Al之间的晶格错配度很小,因而它们被认为是Al基合金的有效形核剂。然而一些研究表明,液态Al与MgO或MgAl_2O_4在高温下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但它们的异质形核行为却鲜有讨论,Al-Mg合金中真正有效的形核剂以及它们形核行为仍不十分明确。为了探究MgO和MgAl_2O_4氧化物基底对纯Al的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过程中对关键变量的测量与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工业过程中某些关键变量难以测量、实时性不足、测量成本高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