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在苏尼特大草原上。它以服务牧民为宗旨长期活跃农牧区,被人们誉为“草原上的轻骑兵”,被牧民们亲切的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作为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的乌兰牧骑为牧民输送了大量的精神食粮。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诞生于科尔沁的文化沃土中,科尔沁民歌、乌力格尔说书等艺术为乌兰牧骑的节目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本文以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借鉴民族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从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产生、发展入手对其艺术特征、社会功能及对于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传承与保护进行深入探讨,力图使更多的人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乌兰牧骑这一特殊的文艺团体,填补乌兰牧骑理论研究的一些空白,对其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首先,文章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的概况。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苏尼特大草原上,这支队伍由九名队员组成,以徒步、骑马等方式行走于茫茫草原上。如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牧骑已经发展为近70支,成员3000余人,并拥有先进的演出设备和现代化的流动演出车等,是一支集宣传、服务、娱乐、辅导与一身的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其次,文章通过描述科尔沁地区的长调民歌、短调民歌以及马头琴、四胡、乌力格尔、安代舞等艺术形式,分析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艺术特征。蒙古族民歌、器乐音乐、说唱音乐、舞蹈等是蒙古族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反映着蒙古族的文化模式,是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科尔沁草原曾经是蒙古族文化的富集区,同时也是历史上蒙古族文化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节目无不反映了这一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第三,文章在如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社会功能。乌兰牧骑队员们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向牧民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实现其宣传功能;他们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劳等方式陶冶农牧民的情操,并利用演出之外的时间对业余文艺骨干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实现其教育功能;乌兰牧骑演员以蒙古族演员为主,演出的节目以少数民族节目为主体,采用多种少数民族艺术形式实现其弘扬民族文化的功能。最后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并针对乌兰牧骑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