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51~2000年中国160站的日降水量等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相似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我国年、季降水强度(总降水量/降水日数)的特征和长期变化;研究了中国暴雨频数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分析了季节连旱、季节连涝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本省的厦门近百年降水量的长期变化,研究发现:(1)我国夏季降水强度最大,其次为春、秋季,冬季最小。中国年及各季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都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高值区在江南中东部和华南沿海,低值中心在新疆东南部。(2)全国平均的年及各季降水强度全部趋于增强,其中年降水强度和夏季降水强度显著增强。降水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各季和年平均的降水强度的长期变化中正趋势的站数都比负趋势站数多,显著性增强的站数比减弱站数多。(3)我国年、夏季降水强度在1989年、冬季降水强度在1988年发生突变。(4)全国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强度的月际变化和空间分布都十分相似,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都比较一致,突变点也相同。可以认为,年降水强度与年气温的变化是一致的,降水强度可能随着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大。(5)我国大部份地区年降水强度与年平均气温长期变化趋势是一致的。SVD分解表明降水强度场与年气温场之间有着密切正相关。(6)中国年暴雨频数的分布特征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江南和华南是我国暴雨的频发区,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暴雨。7月是我国暴雨频数最大的月份,夏季是暴雨频数最大的季节,其次为春、秋季,冬季最小。4~9月平均暴雨频数的高值区与当月雨带位置相一致,高值区的位移能反映出我国雨带的三次停滞和二次北跳。(7) 1955~2000年中国年暴雨频数显著增强,每10年增加10.1天。年暴雨频数在1989年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8)年平均气温与年暴雨频数的月际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都十分相似,两者的突变点也相同。因此我国年暴雨频数与年气温有明显的正相关,随着气候的进一步变暖,我国年暴雨频数可能进一步加大。(9)中国大部份地区年平均气温与年暴雨频数变化趋势是一致的。SVD分解结果表明全国气温场与暴雨日数场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当大范围气温偏高时,大部分地区年暴雨频数偏多。(10)对季节连旱、连涝进行了定义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发现夏秋连旱有明显的增加趋势。(11)近113a厦门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并有明显阶段性,其变化存在7~8a、60-65a和17a左右的变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