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硫化丁苯橡胶建模与摩擦磨损机理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化橡胶因其卓越的力学和物理化学性能而被普遍作为摩擦件的基本材料。关于硫化橡胶宏观摩擦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已经非常成熟,然而在微观尺度研究硫化橡胶摩擦磨损机理的工作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因此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硫化丁苯橡胶的本构模型与摩擦磨损模型,从微观角度研究硫化交联对丁苯橡胶结构和物理特性以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阐明其改善摩擦磨损性能的微观机理。首先,以苯乙烯和丁二烯为重复单元构建丁苯生胶的几何构型,通过施加COMPASS力场并经过几何优化、退火模拟和平衡模拟后得到丁苯生胶分子模型。通过自行设计的硫化交联算法对丁苯生胶模型实现硫化交联以得到硫化丁苯胶模型,通过计算玻璃态转变温度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硫化丁苯胶与生胶的结构参数以及动态力学性能来研究硫化对丁苯橡胶相关物理性能的影响。其次,构建了硫化橡胶-铁基体摩擦模型,计算了摩擦系数以及原子浓度、温度分布、径向分布函数和界面能。发现丁苯橡胶硫化交联后分子链的活动性降低,并且阻碍了橡胶原子向摩擦区域移动从而可以减小粘附作用,使材料的切向变形减小界面温度降低,降低了摩擦系数,改善了橡胶的摩擦学性能。第三,使用MFT-R4000型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研究了温度、载荷和滑动速度对硫化丁苯橡胶的摩擦系数的影响。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摩擦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从定性角度验证了摩擦模拟的准确性。对于载荷与滑动速度因素,宏观实验与微观模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最后,构建了硫化橡胶-铁销磨损模型,发现了微观磨损的一些关键现象如橡胶分子链的解缠与拉伸、粘附、界面破坏以及材料的部分剥离等。硫化交联结构的引入减轻了上述磨损现象,从而降低了磨损率。同时还研究了铁销移动速度、环境温度和铁销压入深度对硫化丁苯橡胶微观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构建了橡胶硫化交联的分子动力学模型,从纳观角度讨论了硫化交联结构提高橡胶微观摩擦磨损性能的机理,探讨了不同界面参数对橡胶微观摩擦性能的影响,所做工作丰富了橡胶摩擦学的研究内容,并为进一步提高橡胶的摩擦学性能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半导体制造产业、生物检测以及光学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对微纳定位平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目前大行程的纳米定位平台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于提升应用领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大行程精密定位主要采用旋转电机和精密导轨配合实现,但会存在摩擦力等非线性因素影响。因此本文基于音圈电机和柔性铰链设计了一款大行程单自由度纳米级定位平台,具有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无摩擦等优点,适用于各种需要精密定位运动的装置
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江西已开展有关工作,亟需相关的科学研究。本研究共统计了9个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相关信息,合计774处,包括建设年代、行政区域、级别、边界范围或地理坐标等内容,采用了分类统计、空间分析的方法,从数量、规模、历程以及在不同地理单元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等多视角出发,分析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以空间聚集最突出的赣北湖泊平原生态区为突破口,提
涡虫是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生物发育、进化、再生与免疫的重要模式动物。14-3-3蛋白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酸性蛋白,广泛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并且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进程。本文克隆了东亚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14-3-3α和14-3-3ζ基因,并进行了再生与免疫的相关功能的研究。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
目的:优选并确立建昌帮枳壳蜜糠炒制工艺,为规范蜜糠炒建昌帮特色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炮制时间、加蜜糠量、炮制温度对蜜糠枳壳炮制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18∶82,磷酸调p H 2),检测波长283 nm。结果:温度对炮制工艺具有显著性影响,最佳枳壳蜜糠炒制工艺为炮
本论文主要研究碳材料作为填料、聚丙烯作为基体的导电复合体系的形态结构、热学性能及介电性能。分别选用炭黑(CB)和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注塑成型的方式,制备CB/CNTs/PP导电复合材料,研究填料种类和含量对材料结构、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揭示填料对复合材料热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作用,探讨分析了温度和载荷等外界条件对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课题组制
本论文以卤化咪唑/吡啶类离子液体(1-甲基咪唑卤盐:[MIM]X;N-乙基吡啶卤盐:[Epy]X与四水合卤化锰(Mn X2·4H2O)为反应原料,采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6种低维的离子液体/锰(Ⅱ)配合物单晶。对单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测试,详细地研究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并对同一系列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差异展开了讨论。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锰(Ⅱ)配合物的合成、
21世纪以来,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公共安全灾害,其发生的概率和规模都明显大于以往。它们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影响。这也阻碍了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步伐。当一个地区发生灾害后,政府的应急管理措施是人民关注的重点。其中关键问题就是物资运输车辆的路线选择。因各救灾地所遭受的灾害程度不同,从而对物资的需求紧急度也不同,如果不考虑这种差异,有可能会造成需求紧急度高的救灾地不能优先获得物资,给该
层层自组装(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对操作环境无特殊要求、成膜物质丰富等优点,是高性能分离膜改性和制备的常用技术。本文针对聚砜膜表面抗污染性能弱、传统薄层复合膜制备过程复杂等问题,选用廉价的木质素磺酸钠(LS)和聚乙烯亚胺(PEI)为亲水改性材料,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对聚砜膜进行改性以提升它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进一步结合戊二醛交联法制备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弘扬工匠精神做出了重要论述。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作为毗邻的日本,受其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文化。本文运用历史研究法,对工匠精神在中日茶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别进行考察,认为工匠精神中对技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终极追求,对行业报以尊重、敬业守业的价值观念,为发展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促进了两国茶文化在各方面的顺利传承,并且在今后的传承过程中也需要继续发扬。
以江苏、陕西、海南3个省15个种源的苦楝果实、种子和一年生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观察测定、归纳收集、整理分析,对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和一年生苗生长性状、叶片性状及光合荧光参数等指标进行观测,初步揭示江苏、陕西、海南不同种源间果实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及苗期生长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苦楝表型性状差异显著。果实的大小与果肉鲜重和种子质量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原产自江苏盐城的平均种子发芽率最高,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