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个体的注意控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研究的热点。注意控制理论认为,焦虑影响抑制功能;相比行为有效性,焦虑更加影响行为效率。为证实和丰富注意控制理论,给焦虑个体的治疗、干预提供实证支持,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子研究来探讨焦虑个体的抑制控制等注意加工特点。 研究一是情绪线索下高、低焦虑个体的返回抑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探讨正、负性线索下高、低特质焦虑个体的返回抑制等注意特点。被试来自于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的高、低特质焦虑大学生群体。实验要求被试在提示线索消失后,对探测位置快而准地进行探测反应。结果发现,(1)负性情绪线索条件下,高焦虑个体的探测反应时要显著快于低焦虑个体;(2)正、负性情绪线索条件下,高、低焦虑个体在各种SOA均出现了返回抑制,但各组返回抑制量受到情绪线索的调节;正性情绪线索条件下,两组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负性情绪线索下,高焦虑个体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低焦虑个体。 研究二为焦虑个体的注意控制—来自ERP的证据。此子研究采用连续执行任务A—X范式,运用高时间分辨率ERP技术意图为焦虑个体的注意加工提供更加直观的证据。在实验中,仅要求被试对出现在A后面的X进行按键反应,而不管其他情况。结果表明;(1)在Go试次的反应时上,两组没有显著差异;(2)在Nogo试次中,相比低焦虑个体,高焦虑个体引发了更大的额-顶部N2、P3波幅;(3)在预告线索A后,高焦虑个体出现了更大的CNV波幅。 综合两个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1)焦虑对抑制控制具有损害作用,高焦虑个体更多注意资源进行冲突觉察和监控(具体表现为研究二中Nogo条件下高焦虑个体更大的N2波幅),更难抑制负性情绪刺激和优势反应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研究(一)中在负性情绪线索下更小的返回抑制量,研究二中Nogo条件下更大的P3波幅);(2)高焦虑个体需要采取一定的认知策略如增加心理努力等来使自己的行为表现与低焦虑个体相当(具体表现为研究二中提示线索A后高焦虑个体更大的CNV波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