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现代成本会计形成以来,始终难以解决生产间接费的合理分配问题。传统成本方法诞生于二十纪初期,当时的企业以大规模生产为主,产品品种单一,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成本核算以直接人工为主,对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也是假定由人工“驱动”而产生的,故对制造费用的分配多以直接人工为分配标准。作业成本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产生是与生产的高度电脑化和自动化紧紧相联的,20世纪末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主张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代表着作业成本法的形成。但是无论是传统成本法还是作业成本法都把成本核算的重点放在生产成本的分配上,对生产成本的确认尤其是生产间接费的发生确认包含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资源耗费,而不确定生产资源的耗费是否真的与产品生产相关,所以现行的二类成本方法均没有解决成本确认的真实性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为了弥补作业成本法的不足,本文试图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法吸收会计学中的成本计量理论、管理经济学中的松弛变量原理、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控制理论和传统成本法的标准成本理论融入作业成本法设计形成标准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产品成本信息的相关准确性问题。
标准作业成本法(Standard 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SABC)遵循“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原则,对现行作业成本法的生产成本确认、计量和分配方式重新规划、设计,采纳会计学成本计量理论和管理经济学松弛变量原理科学定义成本确认原则,将企业因生产而发生的资源耗费按资源动因的可追溯性确认为作业成本和资源闲置成本,资源闲置成本并不是产品生产真正的投入价值,应视为企业的一项管理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引进目标管理控制理论,继承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思想,改进作业成本法原有的成本计量和分配方式,将已按资源动因归集的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的正常性计量为有效作业成本和无效作业成本分别分配到各具体产品中然后加计形成产品成本,无效作业成本的计量可作为绩效考核依据。有效作业成本经过回归分析后可形成标准作业成本,每个成本核算期内有效作业成本与标准作业成本之间的差异计为作业成本差异,可用于企业目标成本管控依据。
相比较现行的成本方法而言,标准作业成本法的设计期望实现三点创新:
一、拓展了成本核算范围,以作业为中心,为准确核算产品作业成本,不仅核算作业成本的分配,更确认、计量作业成本的归集,从而将企业的生产资源耗费区分为两部分:资源闲置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首次正式核算企业资源闲置成本,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作业成本标准化,将标准成本思想引入作业成本核算中,使得对企业生产效率的财务计量成为可能。
三、真正实现成本核算与财务记录的融合,将成本核算全部过程通过财务会计记录来完成,使得成本核算计量口径能前后一致,确保企业成本信息的可比性,也提高了作为管理手段的财务会计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