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了解微囊藻毒素在广东省典型供水水库以及湖泊中的分布,于2003年的7、9和12月对广东省分布于6个流域的12个典型供水水库以及4个城市景观湖泊进行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的含量,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总微囊藻毒素含量;2004年,对新丰江、鹤地和汤溪等7个重点水库和星湖进行加密调查,用ELISA测定总微囊藻毒素含量。广东省水库微囊藻毒素类型以MC-RR为主,其含量明显高于MC-LR。整体上2004年总微囊藻毒素浓度高于2003年,但没有超出国家饮用水源标准。汤溪水库总微囊藻毒素最高值为0.92μtg·L-1,鹤地水库、深圳水库和契爷石水库的最高检测值在0.40-0.61μg·-1之间,不能排除在这几个水库中潜在慢性促肿瘤的风险。 对分离自深圳水库的产毒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进行了生理生态和产毒特性研究。结果发现,水华微囊藻生长的饱和光强为250μE m-2s-1。光强≥170μEm-2s-1时培养液中毒素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光强较低时(50-100μE m-2s-1)细胞毒素含量较高(0.56-0.41 pg·cell-1)。在磷和氮分别固定的条件下(磷为7.13 mg·L-1;氮为41.20mg·L-1),当氮磷原子比达到16:1时,微囊藻的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氮对培养液中毒素浓度以及单位叶绿素a毒素质量的影响要小于磷,当磷浓度低于5.76mg·L-1时培养液中毒素浓度随磷浓度升高而升高。氮磷和生长曲线实验中单位细胞毒素含量受细胞生长速率的影响,与细胞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在光照实验和氮磷实验中毒素和叶绿素a总体上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结合广东省多变化的气候条件,对光照、温度和氮磷浓度突然变化对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光强和温度的突然增加能促进微囊藻细胞的分裂,是微囊藻水华在短期内形成的主要调控因子。光强的突然变化或氮磷浓度的突然下降会导致细胞毒素含量相对增加,而温度的突然变化或氮磷浓度的突然升高则导致单位细胞毒素含量下降。随着藻细胞对变化后温度的适应,低温下单位叶绿素a毒素质量高于高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