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化认同相关概念为理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认同属于文化认同的范畴为主线,以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为研究对象,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从自然性认同、教育性认同和自觉性认同三大文化认同类型出发,探索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章,文化认同相关概念的阐释。首先,明确文化认同的含义与机制,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与文化认同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高校学生实现马克思主义认同正是内在机制与外在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次,根据文化认同形成的动力,将文化认同分为自然性认同、教育性认同和自觉性认同三种类型,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并将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认同定义为教育性认同的过程。最后,阐释了文化认同的功能,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实现促使认知主体实现自我价值,使群体内部成员产生凝聚力,并推动整个社会的永续发展。第二章,以文化认同为视角,审视当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笔者从现实的维度,以山东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取得了有效数据,在本章以饼状图的形式呈现,从整体上把握当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一方面,分析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取得的成就,高校学生普遍肯定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必要性、认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充满信心。另一方面,综合多种可变因素,就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实解读,当前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内容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动力不足、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处倾向,反映出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存在部分消极取向。第三章,以文化认同为视角,分析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自然性认同、教育性认同和自觉性认同为理论前提,从环境因素、教育过程以及主体因素三个维度,深入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的成因。首先,从发挥自然性认同的环境因素入手,系统论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三方面对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的影响。其次,作为发挥教育性认同功能的教育过程,目前仍存在诸多不完善因素,是导致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产生的外部因素。最后,从认知主体的角度,高校学生自身心理弱点阻碍了马克思主义自觉性认同的实现,这是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产生的内在因素,同时也是决定性因素。第四章,以文化认同为视角,系统论述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的解决路径。本章着重论述推进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要以教育性认同为主要方式、自然性认同为辅助方式、以实现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认同为最终目的。首先,发挥自然性认同的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家庭和网络舆论环境。其次,对于当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重点发挥教育性认同的功能,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要求、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高校学生主体性、不断完善教育手段。最后,为争取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认同,引领学生高级需求、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情感升华,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将是解决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的重中之重,更是日后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认同工作的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