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共有5章。第一章报道白芍的化学成分及芍药苷的微生物转化研究成果;第二章报道天山雪莲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三章报道两面针的化学成分研究;第四章报道通关藤的化学成分研究成果;第五章概述了花椒属植物中最近十年报道的新化合物及药理研究情况。 在第1章的第一部分报道了白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化学成分。我们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等各种分离方法,从白芍的干燥根中共分离出14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波谱分析证实为没食子酰白芍苷,另外还有2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第二部分报道了芍药苷的微生物转化生产芍药苷代谢素-Ⅰ的研究,从15株厌氧菌中筛选出10株有转化活性的菌株,其中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AS1.12的转化活性最好,对其转化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筛选,确定了相对合理的转化工艺。 在第2章报道了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e Kar.et Kir.)全草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通过正、反相硅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和MS、NMR等波谱解析,共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结构类型分属于黄酮、倍半萜和木脂素等,其中2个新倍半萜化合物的结构分别表征为6α-羟基云木香酸6-β-D-吡喃葡萄糖苷和11βH-11,13-二氢去氢云木香内酯8α-O-(6′-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 第3章报道了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干燥根的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通过正、反相硅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和MS、NMR等波谱解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共分离鉴定了16个生物碱,结构类型分属于苯并啡啶类、喹啉类和阿朴啡类等,其中2个新苯并啡啶类生物碱的结构分别表征为二聚双氢两面针碱和丙酮基双氢崖定椒碱。 第4章报道了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Roxb.)Wight et Arn.)水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通过正、反相硅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和MS、NMR等波谱解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共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结构类型均属于C21多羟基甾醇,其中4个新化合物tenacigenoside A,tenacigenoside B,tenacigenoside C和tenacigenoside D的结构分别表征为3-O-6-deoxy-3-O-methyl-β-D-allopyranosyl-(1→4)-β-D-oleandropyranosyl-17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