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较于之前整个社会对生产的巨大关注,当下人们的视线更多地聚焦在消费的主题上。随之而来的何时消费、怎样消费才能得到体验价值的最大化,这成为每一个人都面临的紧迫问题。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消费主义和消费社会的问题引起了鲍曼的关注,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鲍曼构建了自己自己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齐格蒙特·鲍曼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巨大转变。当社会从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人们的生产和消费也进入新状态。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消费成为一种再生产。在消费层面,“消费主义”已经席卷世界。消费者在市场和欲望的诱导下,快速的消耗商品,丢弃废物。从生产层面上来看,人们在先前工作伦理的训诫下,以努力工作为荣,进入消费社会后,在消费美学的怂恿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一场游戏,只追寻快乐至上。这场取代基于消费对现代生活的操控,工作伦理渐渐失去原有的约束效力,消费成为了人们争相追求的目标。不得不说,消费美学不仅带来了无处不在的危机,也使美学在商业化的催动下变得世俗。但是,消费美学并没有丧失审美追求,其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艺术追求和价值理论。鲍曼从“工作”和“消费”两个层面来审视消费社会。整个消费社会对人们的控制受市场的作用呈现出一种“单景监狱”的方式;在消费美学与“单景监狱”的共同作用下,“新穷人”备受煎熬,他们作为生产的最底层,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无法逃脱被现代社会排斥甚至抛弃的命运。最后,本文以批判的的态度对鲍曼的消费社会理论作出客观评析,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深度剖析了鲍曼对生产问题的忽视、以及其悲观的消费观。同时,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当下消费问题和消费者境况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肯定了他对异化和流动的现代性理论的丰富、对消费者主体地位认识的深化。结合我国的消费现状,鲍曼的消费伦理为分析和解释当代社会现象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依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