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日益完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处于刚起步阶段,自身实力不强,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落后、创新能力较弱、缺乏竞争力、市场风险高的现实,致使银行普遍不愿意为其贷款,使其陷入融资困境。而为起到增信的作用,担保机构参与其中,提供担保,同时承担了部分,甚至是全部的代偿风险,这又不利于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担保机构、银行与中小企业三方共同的合作关系中,银行与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中能否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的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入手,并论述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探索、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担保体系,并逐步形成了政策性、互助性与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互为补充的行业格局。在近十多年来,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地方不断创新担保模式,但担保行业发展仍有潜藏着隐患,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缺失、没有健全的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制等,影响着担保行业的规范、可持续发展。同时,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合作规模有所扩大,但仍有很多银行合作主动性不高、双方之间地位不对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尚未建成,制约着担保机构业务的发展、限制了担保规模的扩大。文章结合在L县的实地调研,介绍了该县唯一一家政策性担保机构A担保公司的发展情况,就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看,A担保公司近三年来发展迅速,担保规模不断扩大。在与L县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果;但在分散风险方面未能实现有效分担。在对我国担保业分析基础之上,本文选择了日本、美国和德国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论述了三国各自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担保体系,日本建立的是一种政府与市场结合型的担保模式,美国则是联邦政府直接设立机构,一种直接参与的模式,而德国则采用的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三国的担保业务运作中,贷款担保前,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协议;业务中,双方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代偿发生时,又按照约定的比例共同承担风险,一系列完善的机制促进银行与担保机构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提高了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增加盈利,另一方面银行在激烈地竞争中积极拓展业务,增加利息收入。国外丰富的经验对我国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关系的建立、维护具有指导意义。在总结国外担保业发展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现状,最后从改善外部环境和优化内部机制两个角度,对进一步构建银行与担保机构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