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Fama教授提出有效市场假说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世纪80年代前,有效市场假说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最值得骄傲的成果之一,EMH不管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检验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市场中发现了一系列有悖于有效市场假说的“异象”,传统的理论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在这些“异象”中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是最引人注目的,吸引了众多学者加以关注,国内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发现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在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均存在,只是存在的具体模式和程度不一样。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股票市场是典型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与国外发达市场相比的重要特点就是“不完善”和“发展快”。这种特点就要求学者以不断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市场,看待市场中存在的“异象”。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赢者输者效应以及变化。根据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构成和政策法规的重大变化,将市场分为成立初期(1993-1998年)和发展期(2003-2008年),分别考察两个时期市场中存在的赢者输者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信息反应模式的差异。期间考虑到成立初期和发展期的赢者输者效应的差异可能是股票不同所造成的,因此,本文根据发展初期选择的股票作为样本,再次构造赢者和输者组合,检验其在发展期的效应,以此验证检验结论的一致性。得出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
1成立初期市场中存在不显著的短期惯性和显著的长期反转效应。
2发展期市场中存在显著的短期反转效应,中期惯性和中长期的反转效应均不显著。
3根据成立初期选择的股票作为样本,构造的赢者和输者组合得出的结论和发展期一致,即市场中存在显著的短期反转效应,但是这些早期上市的股票在发展期存在较显著的“赢者逆转,输者恒输”现象。
4赢者输者效应变化的研究发现,发展期市场中存在短期的反转策略,其它均不显著,但是同国外成熟市场的相关检验对比,检验期累积超额收益率均值的标准差相对较大,因此导致一些检验不显著。因此,作者认为机构投资者的增多有利于信息效率的提高,但是我国机构投资者和国外相比又有其不够成熟的地方。总的来说,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效率相对国外成熟市场还是较差的,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市场效率有提高的趋势,这可能要归功于机构投资者的增多和市场法律法规等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