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出现有助于实现地铁站域空间和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实现交通体系的转换和其他功能空间的整合。本论文针对轨道交通综合体站域空间提出了“边界”空间媒介化的选题。边界空间并非边界界面,而是具有一定宽度,以边界为中心,向外发散的,具有一定边缘效应的边缘过渡区。边界空间大量存在于轨道交通综合体站域内部,但由于其自身无固定功能,无明确属性,在轨道交通综合体中处于被边缘化地位。因此,需要改变边界空间的消极特性,调动边界空间积极性,使其转化为具有价值的空间,成为站域空间的媒介。边界空间在站域内起到“媒”的催化作用,承担空间“介质”功能。针对轨道交通综合体站域内边界空间进行媒介化设计,期望将边界空间从无固定功能置换出新的功能空间,使站域内边界空间成为信息源(空间)和信息接受者(使用者)之间的中介,催化、激发多种空间功能,提高地下空间辨识度,塑造空间领域感,提高城市文化认同感,突出城市的文化内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活化城市空间。本文在以上研究背景下,采用理论研究、图示语言分析、案例实证、跨学科交叉研究等多种方法,针对轨道交通综合体站域内边界空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边界空间作为站域内部空间交接处的介质分为地铁与其他功能的衔接空间,站内换乘空间,站内站厅空间和站内站台空间的边界空间四种类型。挖掘了边界空间的四个特性,表现在消极性、矛盾性、缺乏参与性和联系性四个方面。通过实例调研和信息归纳总结,梳理了四种类型边界空间媒介化的设计需求。以此为基础最终得出了四种类型边界空间关于媒介化做法的设计策略。以期能引发更多人关注站域内边界空间,宣传边界空间的媒介效应,使边界空间达到媒介化作用,将边界空间优化成为空间“媒介”,成为城市的交流界面,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