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思想的一个主要倾向就是以理性压制非理性、以物质侵占精神、以“在场”排挤“不在场”。尤其在当代,人们的想象世界还面临着市场经济、现代科技、信息网络社会、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等方面带来的新挑战。事实上,想象作为联结理性和非理性、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以及“在场”和“不在场”之间的重要桥梁,想象力作为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创造性能力,自古以来就受到不少有识之士的重视。
本文在对想象的含义、特征、类型、生成机制以及人类对想象问题的基本理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梳理的基础上,对想象的意义和功能、想象力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从个体微观层面上说,想象具有认识、美学、道德等方面的意义和功能。在认识上,想象是突破传统认识论困境的有效途径;想象是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力和方向指引,想象对认识具有调节、补充作用,想象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直接的创造作用,想象还对思维借以运行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在美学上,想象通过形象进行超越性地思维,为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与善的统一以及美的本质和形式的统一提供了良好契机;想象激发人们艺术创造和审美的激情,想象提升人们的美学境界,想象还是创作者和审美者进行心灵交流的平台。在道德上,想象是道德世界得以构建的心灵基础;想象有助于提高道德认识的水平,有助于激发道德情感和磨砺道德意志,有助于促成道德行为和培养道德习惯。从社会宏观层面上说,想象是推动创新活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心灵基础。
培养想象力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促进想象与知识、情感、意志的互动生成,营造想象力培养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