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手段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牦牛周期黄体退化过程中组织形态学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周期黄体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的分析、TNFa对体外培养周期黄体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周期黄体退化过程中黄体细胞内c-myc和Bad的表达的测定等,系统地研究了牦牛周期黄体退化过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取得了如下结果: (1)采集不同阶段牦牛的周期黄体,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超微结构观察和DNA原位荧光标记检测(DAPI),发现整个周期黄体期均有黄体细胞凋亡现象,但主要见于发情期黄体。随着黄体老化,黄体组织中的血管也发生退化。(2)用酶消化法制备牦牛原代黄体细胞,经血清撤除诱导其凋亡,然后检测其生物学特征。采用原位荧光标记(DAPI和PI法)法检测发现,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核固缩、并发散高亮的蓝色荧光;DNA原位末端标记检测表明,凋亡细胞呈TUNEL阳性反应;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凋亡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核碎裂和凋亡小体形成;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带”,与已知分子量的Mark对比,证实凋亡的黄体细胞中存在分子量为180—200bp整倍数的DNA片段。(3)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剂量的TNFa,均能诱导体外培养的牦牛周期黄体细胞发生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可见明显的凋亡峰。(4)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周期黄体不同阶段c-myc和Bad的表达情况,发现在整个周期黄体期,黄体细胞中c-myc和Bad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均定位于细胞浆中。在周期黄体存活的过程中,随着其存活时间的延长,黄体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发情前期和发情期黄体达到相对稳定的表达状态;在发情期黄体中,部分黄体细胞的核内也有c-myc蛋白存在。 以上结果表明,黄体细胞凋亡是导致牦牛周期黄体退化的主要原因;牦牛黄体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血清撤除能诱导其凋亡;凋亡的黄体细胞在形态学和生化等方面具有典型的特征;TNFa能诱导体外培养的牦牛黄体细胞发生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c-myc和Bad基因的表达可能参与牦牛黄体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